在這世間,有許多的分別,人類有男女老幼,空間有上下左右,時節有晝夜冷暖,人生有榮枯善惡等,乃至人際有自他不同,時間有古今差異。在這麼多的不同中,什麼是“自他古今”的分別?以下四點說明:

第一,自家富貴不著心裏

擁有富貴榮華,究竟是好是壞?其實都在一念之中。如果你太執著於有錢、有勢、有功名、有利祿,就會介意、掛念,甚至為之羈絆,感到不勝負擔。但假如你能擁有而不負擔,隨緣而不著意,“富貴於我如浮雲”,那麼,在你的世界裏,什麼東西都能容納,就能逍遙自在,心的世界,也自然寬廣無限。

第二,他人富貴不著眼裏

他人的富貴,你歆羨嗎?你貪圖嗎?假如是,你的心誌就動搖了,日子就辛苦了,你會成天追逐這些而疲憊不堪。但如果你不將他人富貴著於眼裏,好比“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的精神,在少欲知足的清淨中,一樣可以安身立命。戰國時代黔婁,家徒四壁,能安貧守道;居陋巷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也樂在其中。唯有不受富貴誘惑,不因窮困而喪誌,就能堅持信念,成就大器。

第三,古人忠孝不離胸中

忠孝是來自內心的感情良知,維係人際間倫理綱常。在佛教裏,佛陀為父擔棺,又以“親族之蔭勝餘蔭”感動琉璃王退兵,避免攻打祖國;目犍連救母離地獄脫苦海,舍利弗入滅前,返故裏向母辭別;在曆史上,嶽飛精忠報國,關雲長赤膽忠義,文天祥的忠肝義膽,處處顯示古人的忠孝不離心中,更求忠孝兩全。

第四,今人忠孝不離口中

忠孝是傳統的美德,至今許多人卻視如戲言,隻是口上說給別人聽,自己卻不一定會去做。像現在,忤逆不孝的事件,時而聞之;甚至道德淪喪,不顧社會國家的事件,也經常見到,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代不斷在演進,古人美好的行儀,是今人效法的處世原則;世間雖眾多紛擾,心中有原則,就不會在妄想分別的洪流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