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後效(1 / 1)

“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凡事有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有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成就什麼樣的結果。了解先後的因緣關係,才能有次序地規劃,從先後次序中獲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生活中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慎防於因。“有”的後效,有四點看法:

第一,做事要有興趣,然後才有樂趣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先培養做事的興趣,有了興趣,才能產生樂趣。興趣,是忍耐的基礎;興趣,是熱忱的動力;興趣,是學習的泉源。凡事有了興趣,就能激發求知的意願,而能不怕辛苦,不計較利益多寡,不管成敗得失,把做事當成是一種學習,從中獲取經驗、知識,且能體會工作的樂趣。

第二,為人要有正氣,然後才有義氣

做人要爭氣,不要生氣。所謂“爭氣”,並不是爭一時的傲氣,而是爭千秋的正氣。有了浩然的正氣,才能為國、為家發出大忠大孝的正義之氣,如投筆從戎的班超、鑒湖女俠的秋瑾,他們都是由正氣而發出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忠義之氣。

第三,求學要有成績,然後才有功績

一般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希望有好的成績。如學生讀書,要經過考試,有好成績才能升學;公務員的等級,也要經過評鑒,有好政績才能晉升等;社團的成效,也要經過評鑒,才能認定這個社團有沒有績效。而這些評鑒的成績好壞,都是肯定你平時努力的多寡,所以讀書求學、做人做事,都要有成績才有功績。

第四,交友要有慈心,然後才有真心

《過去現在因果經》提到,與朋友往來之道:見朋友有過失,要勸諫;朋友有好事,要深生隨喜之心;朋友有苦厄,要不相舍棄,這就是一種慈悲心的表現。交朋友要有拔苦予樂的心,要能協助朋友從憂悲苦惱中解脫出來,並且能甘苦與共、生死不離,如此才能真心相待。

我們無論做事也好,待人也罷,都應該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能夠發自內心喜舍,有了好的因,才能利樂自他,才能圓滿人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