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百年間,一八四四年,法國學者布諾夫(E.Burnouf,1801~1852)出版《印度佛教史概論》,八年後將梵典的《法華經》譯成法文,是第一部傳布到歐洲的佛經。
一九二八年九月,太虛大師來到法國巴黎,在東方博物館演講,聽眾六七百人。其後,各國學者名流十八人,推太虛大師為創議人,預備在美洲或歐洲創立世界佛學院,可惜因條件不足而作罷。
雖然如此,第二年一月,俄國仍在列寧格勒成立了佛學研究院。
二月,巴黎由倫伯莉女士發起創立的佛教友誼會(Les Amis Boudhisme),在太虛大師指導下成立,距今已有六十四年。七年後,該會編輯《佛教的禪定》一書出版。次年七月廿九日至卅一日,國際佛教大會在巴黎召開。
一九五六年二月,美法兩國曾協助柬埔寨興建六層樓高的僧伽醫院。
一九七〇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巴黎成立分會。其後,傳入的佛教有南傳佛教、藏密佛教、日本禪佛教。中國大乘佛教,自從六十五年前,太虛大師兩度訪問至今,未聞其他的接觸。隻有藏密傳承的法國出家人至西來寺受比丘尼戒,也有比丘、學者參訪過佛光山。
一九九〇年,因為越南的明禮法師邀請我和香港覺光法師共同到法國來,為淨心禪寺開光;本地的信徒,不斷的請求,希望我能在巴黎建立一座中國大乘佛教的寺院,當時我隨口應承了,也請本地佛教徒幫忙找地。第二年由慈莊代表佛光山購得雷諾古堡,舉辦了幾次的活動。
現在,佛光山巴黎道場,設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方便大家來禮佛或參加法會活動。
下午三時,約有二十位台灣留法學生聚集在樓下的會議室,慈容法師約他們談話,我也答應與他們座談。這些留法學生活潑、熱情,勇於發言,也勇於接納。聽說平常他們常主動來道場幫忙,洗碗、端盤、切菜、泡茶、招待客人。他們在台灣的家庭背景平均都是中上家庭,很多事情在家可說都沒做過。來到國外求學,卻學會了培福修德的好習慣。
大家接近佛門,一定希望知道:“要怎樣才能貼切的體悟佛法?”我建議要能時時用心耳去聆聽“無聲之音”,用心眼去觀看“無形之相”。
這群女青年中,有代表站起來熱情洋溢地向我致謝,說駐於本地的法師們平時教導他們佛法,為他們解除內心的疑惑,來到巴黎道場,就好像回家一般。我心裏卻覺得慚愧,幾位年輕的徒眾在這裏,時時放心不下的,便是擔心他們處事待人不夠圓融,很多事情做了一樣,往往忘掉了三四樣。還好他們凡事能夠發心去做,也熱心幫助人們解決急難。
也有同學問到:“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首開經偈,武則天皇帝當年是在怎樣的背景之下,寫下這首流芳千古的偈頌?唐朝正是佛法興盛的時代,從玄奘大師到華嚴宗的賢首、澄觀及義淨、三藏,北宗禪的神秀等諸大師,都是武則天樂意親近聞法的對象。可能當時的人聽聞武之讚語,特別請她寫下來的。一首詩偈中,對於佛法僧三寶之尊敬自然流露,今天展卷誦經,更能體會到佛法的難遭難遇。
另一位同學問到,何以佛製對男女(比丘、比丘尼)的戒律有許多不平等的地方?佛製戒律,往往因時因地有許多的不同。但是對於比丘尼需遵守的八敬法,有許多人拿它作借口,這就有違當年佛陀製此戒的本意。
比丘尼希望獲得敬重,應該要從本身道德人格的提升作起。佛光山有許多比丘尼法師在大學任課,著作等身,隻要學有專精,也會邀請他們至男眾的佛學院授課。台灣第一部的《佛光大辭典》,編輯全部是比丘尼。我奮鬥了幾十年,可以說提升了女眾的地位。重視女眾的地位,人間淨土的推展效率更大。以“熱心”、“慈心”、“誠心”平均起來,女眾更勝於男眾。
今天在座的留學生裏麵,學音樂的占多數,鋼琴、長笛、豎琴……也有學繪畫藝術、學建築設計或服裝刺繡的,學法語的也很多。攻讀文學、哲學的也不少。可說人才濟濟,往後佛法在法國的弘揚,留學生們可幫上很大的忙。今日所學的一點一滴,能運用在生活中,必能有很大的影響。
七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二
下午四點召開佛光會幹部座談會,慈容法師先介紹“中華佛光會”活動的情況,並詳細說明教育與慈善的具體實施內容。慧海法師也簡介了倫敦佛光會的現況,聽說中北部的英國,已有許多回響。
巴黎佛光會成立至今一年三個月,每一個重要的法會活動,會長以及許多會員,都能在百忙中抽空參加,並參與籌備工作。從一張海報、一則新聞、照片的拍攝刊登,到縫製莊嚴的桌圍……
巴黎第一次的七月盂蘭盆報恩孝親超度大法會,去年在古堡舉行,共有千餘人參加,有許多人因深受感動而自願申請加入佛光會,並要求皈依成為信徒。
這一年來大大小小的活動法會,約有二十多次。期間租用過華僑文教中心五次,每次均有五六百人參加。其中特別為巴黎佛光會員舉辦的活動有今年元月十日舉行的佛光迎春上燈祈福法會。五月十六日佛光日在新址舉行的書畫藝術文化展,為期二周,共有五千餘人參觀。尤其五月廿八日浴佛法會,對巴黎華僑而言,也是新的經驗,充滿更多的法喜。一年來新居灑淨、家庭普照,給佛光會員帶來信心與希望,這第一年,也可說是佛光照耀的一年。
在巴黎,各種社團和鄉親會很多,開始時,不少人猶豫,要不要跨出一省一鄉的界線,走向佛光?一年後的現在,有更多人邁向佛光。他們說,來到巴黎,什麼團體都沒參加過,也不想參加,但是這一次,聽說我要來,很早就填好了皈依單等待。皈依後,幾次來到巴黎道場,充滿法喜地說,終於“回家”了!戰亂後,多年飄泊、異鄉為客的感覺,如今靠岸了。今年皈依的、拜佛的人數有兩千餘人,可說是在巴黎第一年的豐收。
遠在數十年前,我還沒到過巴黎的時候,“法國梧桐”枝幹修長圓滿,枝葉茂盛豐美的感覺,已經深印腦海。越南、柬埔寨、老撾的僑胞來到這裏,受到法國政府的庇護,就像法國梧桐帶著盛開花朵的芬芳,蔭護著來往的行人一般。
我欣賞法國梧桐的美,就像我感謝法國政府的仁政與包容的胸襟一樣。當年,我曾以微小的力量,呼籲奔走,捐助難民船,要協助這批流亡僑胞。然而畢竟力有未逮,引為憾事。今天來到巴黎(或者說整個的歐洲),見到這一群曆經九死一生,從一無所有,到建立家園的僑胞,很欽佩感動,也慶幸佛菩薩的加持,讓他們進一步從外在的家,回到佛教慈悲喜舍的心靈之家。能在本地建設佛光山巴黎道場,安頓了遊子的心,終於,我也有了實質的力量貢獻他們,內心很感安慰。
晚間七時三十分,應吳桂珍、吳漢龍姊弟的邀請,到十九區他們開設的華麗都大酒樓應供,並做佛法開示。應邀而來的巴黎華僑界名流聚集一堂,約有兩百人。包括呂慶龍、蕭光渝以及尹沅等。一餐飯,吃了足足三個小時。
七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三
這次外出訪問,一路從莫斯科飛巴黎,轉柏林、瑞士、倫敦。今天從巴黎飛抵紐約。
紐約講堂的建築原本是二次大戰期間建成的倉庫,結構非常堅固。五層樓房都可停放大卡車。二年前,當時西來寺的住持心定,及在天普大學修博士學位的慧開負責接洽購下。後來由負責海外道場興建督導之職的慈莊法師指導,滿暘、依日、依教法師先後在當地負責。由當地的天下建設公司陸寧康先生設計,陸寧強先生承包工程,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整修,目前已接近完工。
一踏入紐約講堂的大門,就是一個門廳,可容納三四十人的客堂,是供信徒談話洽事的地方。一樓有辦公室二間、會客室一間、兩間寬敞的大教室,將來準備供作中文學校、兒童班、才藝班的用途。二樓是佛堂,藻井式的天花板有十五尺高,供奉七如來聖像,可供五百人禮佛共修。四周圍是椿凳,可供打坐、參禪之用。三樓是觀音講堂,可容納五百餘人聽講,在廳外有存放衣物的衣帽間,因為紐約冬季嚴寒,從外麵進到房間之後就要先將衣帽脫下,因此需要有衣帽間的設計。佛光山在世界各地的道場,有衣帽間設備的並不多。
四樓是會議室及圖書館,可供信徒開會或談話,功德堂可提供做功德佛事。佛光山在各地的道場一向重視文教的功能,希望佛教信徒在佛教的領域裏能更廣泛深入地學習。
當我心中正懷疑怎麼沒有吃飯的地方,依日隨即把我們引導到地下樓,裏頭廚房、貴賓餐廳、信眾齋堂,一應俱全,對將來辦活動法會,或信徒家中喜慶婚喪辦齋服務是很重要的場所。講堂對麵,是兩間可住四十人的宿舍,台灣等地的信徒,如來此掛單,也很方便。
紐約講堂位在紐約法拉盛,是紐約第二大華人的集中地區,距離機場很近,尤其難得的是紐約講堂本身有停車場,可容納五十輛車子。據說附近鄰居對道場在此建設一向態度友善,佛教徒更是殷切期盼,希望講堂早日啟用,以便來此聽經聞法,禮佛共修。
過去幾十年來,紐約中國城地區,有不少佛教界大德法師弘法度眾,但都限於華人的圈子。我不但希望將來講堂能為華人提供服務,更希望打破過去的度眾範疇,將來依恒法師帶領英文弘法人才加入弘法行列,對未來活動、寺務的推展及英文布教都有助益。
七月 二十九日 星期四
由於昨天晚睡,我們這一團有好幾個人賴床不起來吃早餐。他們起床後,叫他們吃早飯,他們說不餓。
甚至有一個人說:“遇早不食和過午不食,還不是一樣的功德。”
我非常不喜歡這種說法,不吃早飯與不吃晚餐,完全不一樣。
當初我創建佛光山時,一直告誡弟子,你可以偶爾不作早課,但不能一天不吃早飯。因為不吃早飯,這一天好像沒有開始。早飯一吃,一天的工作就會自然展開。
西方人也說:“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在人的一天生活中,早餐最重要,因為早餐是一天工作活動力的來源,若不吃早餐,就像活水斷了源頭,生命怎能持續下去呢?
我現在已經將近七十歲了,自我懂得吃飯以來,幾乎沒有一天不吃早飯,假如一天不吃早飯,好像這一天就無法開始,什麼都不對勁。佛說:“粥有十利”,早餐大都吃稀飯,就算現代人的牛奶麵包,我想也有十利。
我是一個很奇特的人,拿腸胃來說,高雄醫院外科醫師為我檢查時,說五百萬人中才有一個人的胃像我。在台灣,早餐都以稀飯果腹,不喜歡牛奶麵包,但到美國或其他地方,每天早餐吃牛奶麵包,也吃得津津有味。
說到粥有十利,這是千真萬確——
1.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
2.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
3.益壽:補養元氣,壽歲增益。
4.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
5.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
6.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
7.消化:溫暖脾胃,宿食消化。
8.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
9.除饑:適充口腹,饑餓頓除。
10.消渴:喉舌沾潤,幹渴隨消。
不管稀飯或牛奶麵包,甚至日式、歐式的早餐,如果你不吃,莫以為已經習慣,其實會導致生活散漫、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現在有所謂“十點鍾症候群”,可說對人生的害處非常嚴重。
現在“遇早不食”比“過午不食”的人還多,我雖不讚成過午不食,但也未必反對,因為晚上少吃,有益於腸胃的保健,身心會感到舒服。
我也曾有過一段長時間過午不食,但後來因為覺得自己在現代社會弘法生活,中午十二時午餐以後,要工作到深夜十二時,甚至還要更晚,一直要到第二天早上六時才吃早飯,期間有十八小時腸胃未吸收營養,必然失去均衡,所以我就不再過午不食了。
我對南傳佛教以“過午不食”作為修行,認為有必要研究。佛陀製戒,必有因緣;吃與不吃,這是健康問題;美食陋食,這是經濟問題;可吃不可吃,這是道德問題;或是環境、風俗、習慣、製度等問題。多吃與少吃、應吃與不應吃、可吃與不可吃,對修行來說,應不是那麼重要的問題。
說到吃,佛教有許多關於吃的問題,例如:吃葷吃素的問題、吃三淨肉的問題、吃肉邊菜的問題、可不可以吃蛋的問題、不非時食的問題、托缽和自耕的問題……究竟誰是誰非,站在修行和道德的立場上講,我認為佛教徒除素食比較重要外,其他都不必引為爭論。
我一生對吃的有無、吃的好壞,從不太注意;但吃得多少,卻很認真,每餐不吃飽,總有罣礙。我對請客吃飯,也非常認真,我自己也能煮一手好菜,無奈我的弟子除心平、慈惠、吳寶琴、蕭碧霞、依德、依鬆等少數人外,多數都不長於烹飪;出家人的三刀六槌不全還不要緊,但大家的供養心則不該沒有。
更希望我的弟子,能體察我的意思:人人每天要吃早飯。
七月 三十日 星期五
中午搭機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市,二時三十分抵達,依宏已經率領三十餘位佛光會員在機場獻花迎接,另有《明報》記者在場攝影,每次來多倫多總是勞駕這麼多人,雖然大家盛情難卻,心中依然覺得愧不敢當。
在車上,依宏向我報告了在多倫多弘法的情形。前年七月,成立了多倫多佛光協會,雖然才短短的兩年,就已經擁有五百多位會員,最令人欣慰的是,會員們對於佛法的學習和活動的參與都非常熱誠和發心,大家在依宏的帶領下,舉辦過數次大型佛學講座、五十多次的家庭普照以及定期的佛經講座、共修法會、才藝班、青年會等等。這些活動對於人間佛教在加拿大的推展,已經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目前正在籌建中的加拿大佛光寺,也可以說是大家一致努力的成果。
回到菩提精舍安單後略作休息,又接見了王肇元伉儷。王肇元先生表示,佛光會的活動讓他十分感動和讚賞,近期間他將移駐加拿大首府渥太華,特別邀請我去成立渥太華佛光協會,希望佛光能夠普照加拿大更多地區。之後,他又開了一張支票捐作建寺經費,表示對佛光寺的支持與肯定。
晚上七時,應邀前往金蘭醬油董事長範文正先生府上普照和用餐,餐前又接見了多倫多華人藝術家中心的董冬冬、譚密子、盛明耀、王維芬、張燕燕、李小護、範上娥等藝術家。在上月十九日,多倫多佛光協會舉辦的“融和與歡喜,佛光普度之音”建寺籌款晚會上,他們除了義務演出,還協助策劃,相當出力,觀眾們對於當晚出色的演出成果印象深刻,讚不絕口。接著,《世界日報》的錢舜麟社長、陳特超醫師、李焯芬博士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國畫家等亦紛紛與我見麵談話。
餐後,為上百位佛光會員和其親朋好友舉行家庭普照,大家濟濟一堂,共同歡度這美好的時光。席間,許多會員踴躍地提出了自己生活上的一些疑問,希望我能給予他們一些解答。問題包括:佛教的因果觀念、佛教對於命運的看法、佛光寺的建築計劃以及佛教在加拿大的未來展望等等,充分地表現了大家對佛教的關切和期望,我除了一一解答,更呼籲每一位都來參加佛光會,將佛教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為人類的和平、福祉而努力!
七月 三十一日 星期六
今天一早,依宏、滿宜就向我作了一番工作會報,同時請示有關建寺工程方麵的一些意見。看到他們兩人在多倫多熱心弘法,加上信眾的發心護持,我為佛教得到大家的認同和接受而感到高興。回想起十幾年前初次訪問多倫多時冷清的場麵,突然覺得目前大家對佛法的那股熱誠和渴求,的確與十幾年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了能更加滿足信眾對佛法的需求,依宏和滿宜希望明年在多倫多舉行一場“禪淨密三修法會”。
下午一點半,受多倫多佛光協會之邀,於多倫多禪淨中心為佛光會的幹部們舉行講習和指導,出席的幹部計有:副會長袁幼梅、秘書熊家鳳、謝王伶圭、高素治、趙昱蒼,還有各組的組長傅式玲、王喜美、洪啟華、高素滿、詹金緣、湯寶儀、遊錦玉、陳美慧、沈誌豪、葉普智、許普惠以及張廖貴雄等二十餘位,大家為了節省時間,事先便以書麵提出了問題:
◎國際佛光會的組織與架構
國際佛光會組織依序分為四級,第一級為最高機構世界總會;第二級為各國家或地區總、協會,每一個國家要有四個協會以上才可有總會,每一個協會要有四個分會;第三級為分會、團體會員及佛光社區;第四級為佛光人家和個人會員。
◎佛光會幹部推選的方法、任期、時限及職責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副會長乃由世界各國的代表會員之中選出,任期三年,會長可連任一次;總會指派的會務幹部,如秘書長、財務長、法製長等,任期同樣是三年。世界總會會長卸任後即成為榮譽會長,而各國協會會長任期為兩年,分會會長為一年,均可連任一次,屆滿後榮升為督導,督導一職則任期無限。
◎幹部的進修計劃和訓練課程
各協會每年應舉辦一次以上的領導幹部講習會,最好為一至二天,最短不少於半天。課程可依各類性質安排,如領導人講習會、會務講習會、行政講習會、秘書講習會、財務講習會、稅務講習會、通訊員講習會等等,會員們從講習會中可以觀摩學習、可以互相交流、更可以獲得擴大自己、成就眾生的喜悅。
◎佛光會應如何配合當地的道場,弘揚佛法
佛光會主要是舉辦社會活動,而寺院是以法會佛事為主,佛光會的活動必須有固定的收費,寺院的法會可以隨喜樂捐。無論如何,寺院和佛光會之間要互相支援,就像佛光會要護持寺院,寺院要協助佛光會的發展。
◎世界總會的發展計劃與未來的方向
世界總會主要的工作是輔導世界各地成立協會、訂定章程辦法及各種弘法活動細則、掌握各協會動態、供應各種資料、給予各協會輔導和服務。
講習會之後,遇到曾經是香港無線電視台“歡樂今宵”、“婦女新姿”等最受歡迎綜合節目的主持人陳齊頌小姐,陳小姐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對於佛教的活動一直相當熱心,目睹佛光會卓越的成就,她希望能將演藝界的朋友結合起來,齊為佛教貢獻一點心力。
下午三點半,於一老人院的禮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共有三百餘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