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兩難的劉備(1 / 2)

第3章 兩難的劉備

雍闓登基為帝後,大封眾官。封其弟雍訓為永昌王,領兵駐守永昌郡。封張遠為丞相、孟獲為大將軍、高定為大司馬、王升為鎮南將軍、範質為平北中郎將。但雍闓還是擔心北麵蜀國的大軍,畢竟大楚現在還不是蜀漢的對手。於是,當晚急招丞相張遠計議。張遠見雍闓有些疑惑,於是對他說道:“朕承眾卿擁立,丞相輔佐乃忝居大位。朕思我大楚初興,國祚不穩。若蜀國興兵來犯如之奈何?請丞相為朕一決。”張遠暗想此時雍闓已於南中獨立,這消息有個十天半個月便可傳至劉備軍中。劉備聞之也必定會回師討伐,所以都督那裏應該沒什麼大事,反倒是我這裏有些危險了。況且,戰後我軍也要吞並南中之地。如果能將永昌、越嶲、祥柯三郡的兵馬,全部調出開到瀘水南岸,憑瀘水之險與蜀軍相持。或許能解燃眉之急,我軍從交州出兵攻打四郡,也可少去三個郡的抵抗。“張愛卿,張丞相,你怎麼不說話呢?”雍闓焦急地問道。張遠這時才回過神來,對雍闓說道:“咳,臣啟我主萬歲,此事易爾。可令永昌王盡率永昌、越嶲、祥柯三郡兵馬,屯於瀘水之南,憑藉瀘水天險守之,又盡收渡水船筏於南岸。勿與戰,止與蜀軍相持,不出旬日彼軍必退。”雍闓大喜;即遣人往宣永昌王雍訓議事。原來雍訓在王府,也擔心蜀主劉備回師征討,便星夜入宮議軍機事。宮人未發,雍訓已先到。張遠與雍訓相交甚厚,先來接著,將前項事細述一番。雍訓說:“此計甚妙,訓亦有是心。本王即刻至永昌盡提三郡之兵親王。”雍闓說道:“朕有二位愛卿何優大楚不興,劉備不破。朕準奏,卿可速行。”雍訓跪下說道:“臣弟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說罷出宮縱馬而去。

雍訓很快便到達了永昌,將三郡的兵馬盡數調出,屯於瀘水之南。正當此時,雍闓在南中獨立的消息傳到了成都太子劉禪處。而這時的劉禪,也收到了雍闓造反的消息。因為他以為雍闓派了一部分軍隊來進攻蜀郡,現在蜀郡境內已經人心惶惶。而太子劉禪問計於丞相諸葛亮,諸葛亮說道:“殿下,現在賊勢正盛,我們將少兵寡,應該立刻招募兵士應敵。”於是劉禪下令張榜招募義兵。雖然兵力是有了,但他還是請求劉備火速班師回援。十日後,劉備正於武陵源駐軍,方升帳。隻聽得一聲“報”,使者進帳叩拜,說道:“啟稟陛下,大事不好了!南中豪強雍闓已殺了益州太守張裔,僭稱天子。偽立國號大楚,偽年號永隆。益州、永昌、越嶲、祥柯四郡皆失,太子肯請萬歲爺回軍討伐。”劉備大驚,於是焦急的劉備正想開口詢問,就見從帳外又走來個壯漢,身材跟張飛也是差不多,膀大腰圓的。隻見他看到這麼多人先是一楞,接著看到張苞後快步向他走來,邊走邊大聲道:

“張賢弟,快走,我已經找到吳軍的主力了,現在我們隻要將他們消滅荊州就是我大漢的了。”

聽到他的話,劉備隻感覺心不斷地往下沉。難道就因為自己的一次錯過,奪取荊州並且為二弟、三弟複仇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嗎?想著就是一陣沮喪。

而張苞聽到那漢子的話,也是一陣高興,於是他對劉備說道:“陛下,俺兄弟已經找到吳軍主力,俺現在就可以立刻平吞了他們。如果陛下下旨俺立刻出征。”

而聽到張苞的話的劉備心裏湧起一陣反思。要不要現在就回師成都,反正東吳也被打怕了,若是成都真的有什麼意外,那以後自己是要當亡國之君的?但劉備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雖然現在已經丟了南中四郡,但成都還有諸葛亮在,隻要他在,依靠成都現有的軍隊,應該還是能夠戰勝雍闓的。

即使不能,保住成都應該是沒問題的。自己已經有了秭歸和巫縣,等拿下荊州之後再回師應該也不遲,何必要急於一時呢?張苞啊張苞,你一定很想出戰吧,那好朕就成全你。

想明白的劉備對張苞道:“既然張賢侄有意出戰,那朕也不好阻攔。張賢侄隻管去吧,朕絕不阻攔。”說完,將兵符仍給了張苞。

而張苞一看,皇上還真沉得住氣,真明主也,隻聽他道::“臣領旨,臣若不斬個吳軍大將的首級,定不回營。但陛下也要密切的注意成都方麵的動向啊。畢竟成都現在是我大漢的根本,臣要說的已經說完了,臣告退。”說完就帶著那來報信的關興走了。不一會,就消失在營寨的盡頭。

而劉備聽到張苞的話心裏更不是滋味,就差那麼一點嗎?想著,搖搖頭,想把這些念頭驅逐出自己的腦袋。吩咐士兵密切注意成都方麵的動向,晚上睡覺的時候,劉備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腦中回憶著年輕時與關羽、張飛在一起的歲月。

張苞欣然領三千軍,星夜兼程殺奔武陵界上來。孫桓聽得張苞引兵到,於是集合將校,整點精兵器械,出城迎敵。從事鞏誌認為劉玄德乃大漢皇帝,仁義布於天下,加之張苞驍勇非常。勸孫桓開城投降,孫桓大怒喝令武士推出斬之。眾官都向孫桓求情,孫桓喝退鞏誌,自率兵出戰。距離武陵城二十裏之外,正迎張苞。張苞挺矛立馬,大喝孫桓。孫桓令部將出戰。部將都畏懼張苞,莫敢向前。孫桓親自驟馬舞刀迎戰張苞。張苞大喝一聲,渾如巨雷,孫桓大驚失色,不敢交鋒,拔馬便走。張苞引軍隨後掩殺,孫桓走至武陵城邊,城上亂箭射下。孫桓驚視之,見鞏誌立於城上說:“汝不順天時,自取敗亡,吾與百姓自降蜀矣。”言未畢,孫桓一箭射中鞏誌麵門,墜於城下,軍士割頭來獻於我。我令張溫持印綬,往武陵見孫桓,就命安東將軍孫桓節製武陵諸軍,另調鎮守夷陵的徐盛領兵4000馳援武陵,以拒張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