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一個怎麼樣的淨土呢?要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能像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彌勒菩薩的彌勒淨土一樣,也成為一個人間淨土。
如何建設人間的淨土呢?
1.要有美好的環境——道路如極樂世界一樣的平坦,房屋建築、樹木花草像極樂淨土一樣的整齊。環境非常幹淨,公共設施非常便利,社會中隻有公益,沒有公害,隻有美好,沒有髒亂。
2.要有安全的居所——所居之處,沒有壞人的侵犯迫害,沒有台風、洪水、地震等天災,鄰居都是有道德的善友,外出旅行方便而自由,看到的都是慈祥的麵孔,聽到的都是美好的音聲。我們住家的四周都是公園、學校、圖書館、文化中心,到處都是樹木花草。
3.要有善良的親友——仿佛極樂世界一樣,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我們的親戚朋友都是正直高尚人士,不以金錢相結合,不以酒肉享樂相交往,大家以論道做朋友,以知識來做朋友,以修行來做朋友,以服務、喜舍、布施來做朋友。
4.要有自由的生活——在家庭或社會上,無論身處何處,都不會有危險、有迫害。政治上,人人有自由參與的權利;商業上,人人有自由經營的權利;活動上,大家都可以自由參加正當的娛樂活動。人人享有自由,並且尊重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5.要有淨化的感情——人又稱為有情眾生,人的生存從情愛而來,是少不了感情的。可是感情最容易被汙染,像盲人騎瞎馬一樣危險,我們必須以智慧來淨化感情,以慈悲來引導感情。
若要實現生活中的淨土,就必須改變我們的觀念,改變我們的心理。如果心念不改,每天在貪、瞋、癡裏打轉,即使走遍天下,甚至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也不是我們的淨土。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她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地說:“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說:“是呀!當我每次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無比,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你以鮮花獻佛,又是怎樣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回答:“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為花梗的一端在水裏泡久了容易腐爛,一旦腐爛了,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說:“想要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道理也是相同,周圍生活的環境好比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自己的身心,變化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營養。”
信徒聽後,歡喜作禮,感謝地說:“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寺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說:“熱鬧場中作道場。”寧靜,隻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不可寧靜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所以淨土在哪裏?淨土就在我們心中啊!
過去,有一隻烏鴉,因在當地不受歡迎,決定換個地方,飛到半路上遇到一隻喜鵲,喜鵲問它:“烏鴉,你要飛到哪裏去呀?”烏鴉就說:“這個地方很討厭,他們一直責怪我、罵我,我討厭這裏,所以我要飛走。”
喜鵲對烏鴉說:“你不用搬家,你要知道這裏的人之所以討厭你,是因為你的聲音不好聽,就算搬到別處,但聲音仍然不改,那地方的人還是會討厭你的。”我們的觀念不改,惡習不去,到哪裏也不會有我們的淨土。
因此,想在世間建設人間淨土,首先必須建設唯心淨土。
1986年5月27日講於高雄中正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