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綱舉目張,寫作的時候怎麼能少了提綱,我現在將《衛明》的大綱發一下,請大家過目。
總的來說,主角劉仁玉,字希傑,在明末是個先知的角色,他會利用自個兒的曆史知識規避風險,潛心發展,等攢下一定的勢力,就開始出擊作戰,主角的主要敵人是女真(滿洲),滿洲滅,本書完,以下是具體的發展路徑。
1.崇禎元年,主角初到大明,入墩台從軍,殺蒙古人升把總,建鎮北堡,發展工業,建立初步的工業體係,主要產品有,玻璃製品,馬車,水泥,以後如果有可能還要發明蒸汽機。除開工業而外,主角還會大力發展教育,隨著地盤的擴大,會逐步建立國小,國中,國高,大學及專門學院等教育機構,係統性地開啟民智,為隨後的君主立憲做準備。
2.崇禎二年,主角會練兵,主要是打難度不大的土匪和劣紳,除去練兵之外還可以獲取錢財和糧食。十一月,與延綏勤王兵一道,進入京師地區作戰,期間延綏兵因無軍糧而自潰,獨孫奎勝部因仁玉接濟糧草而不潰。仁玉此役中殺女真真夷6人,積功升守備。
3.崇禎三年從總督楊鶴之號召,招撫流民,此時開個金手指,在偶然的情況下,研製出水泥,新建鎮夷堡,鎮盧堡,三堡之間互成犄角,堡與堡之間以馬拉火車貫通,兵員升至1000餘人。
4.崇禎四年至八年,剿流寇,積功升參將。
8.崇禎九年,建奴入關殺掠,仁玉帶兵至北直隸,山東,與清軍交戰,又殺建奴數百,積功升延綏總兵官。
9.崇禎十年至十二年,剿流寇。
10.崇禎十三年,參與鬆錦決戰,與清軍戰平,積功封侯。
11.崇禎十四年,明氣數已盡,仁玉占全陝,以及寧夏,甘肅之一部分,與自成之大順軍不戰不和。同年,自成入京師,皇帝駕崩,明亡。仁玉派細作將太子救出,並不從大順之招撫,擁立朱慈娘為帝,並自立為王。
亦同年,三桂引清軍入關,自成敗走,在失去陝西緩衝之後,一路南遁,南明莫能擋之。後清軍緊追不放,自成死於兩廣,大順亡。仁玉自率陝西軍與清軍交戰。
12.仁玉與清軍拉鋸數年,逐步打到遼東,建奴滅,大西受招安,全國一統。仁玉攜戰勝建奴的餘威,實行君主立憲製。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