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堡之事了結,劉仁玉留李繼業帶其本旗兵馬留守營寨,看護還未發運的糧食,其餘各旗都隨他班師回鎮北堡。
鎮北堡大軍途經靖邊堡城,劉仁玉領著身邊親信將領,攜帶著自張家堡繳獲而來的古玩,字畫,銀兩,糧食,前去拜訪遊擊將軍孫奎勝。
此次會晤在友好祥和的氣氛中進行,賓主雙方就張家堡被山匪賊人攻破一事交流了意見,並對此次事件中劉仁玉一方毫無責任達成了共識。
會晤結束以後,賓主雙方在孫奎勝府邸進行晚宴,宴席中劉仁玉遣人送上禮物禮品,孫奎勝連說此為鎮北堡將士們浴血奮戰所得,受之有愧。劉仁玉倍言孫奎勝再次坐鎮中樞,指揮有方,鎮北堡軍士們方能獲得此等斬獲。
孫奎勝假意推脫一番,便含笑收下。在劉仁玉連續不斷地糖衣炮彈轟炸之下,孫奎勝對這個新近躥升的鎮北堡把總愈發喜愛。
遊擊將軍連說如果機會合適,自當提拔劉仁玉,並委以重任。劉仁玉聞言自是大喜,他隨即說了些什麼甘願當孫奎勝門下走狗之類的話。孫奎勝也說了些從此以後視劉仁玉為心腹之類的話。
晚宴結束以後,劉仁玉自領本部兵馬星夜兼程,趕回鎮北堡。
鎮北堡中,全麵負責民政的馬天君忙的腳都不能沾地。張家堡之戰繳獲的糧食,銀兩要入庫,新招來的流民,匠戶,礦工,不第秀才都要編入裏甲,分配工作。
民政這邊兒很忙, 軍隊這邊兒同樣是忙的熱火朝天,楊德勝,張鐵牛,何二狗之各旗都從流民中選取壯健良家子從軍,李繼業回來以後,又奉命去往山西招攬礦工。劉仁傑則接到劉仁玉的特令,令其招攬人手組建劉仁玉之直領新聞調查旗。
李繼業帶著幾員上次招攬的礦工到工地上說項,那些還在礦洞裏冒著生命危險采礦的礦工們,見這些往日的工友進了鎮北堡當兵以後,人也白了,腰也挺了,荷包也鼓了,甚至房子和娘子也有了,一時之間當兵的熱情空前高漲。
鎮北堡的招兵辦事處被礦工們團團包圍,大夥兒踴躍報名。跟隨著李繼業一起來的郎中非常仔細地檢查報名礦工的身體。
那些被選中的礦工們立馬就可以領到預支的三個月餉銀,自然是歡喜無限,而未能被選中的礦工們則如喪考妣。
如此這般,不過一日功夫,礦工便遴選完畢,李繼業自帶著新的手下們回返鎮北堡。
李繼業等人招兵大業完成,劉仁玉便命令從墩台舊將的各個旗中選出得用預備軍官,進入新的旗中擔任隊長(每12人為一隊),乃至旗總。
這些新任的旗長和旗總負責新兵訓練,他們原來的缺額則由新兵中技能考核優秀者遞補。
李繼業之礦工局本有三旗,其中一旗乃老兵,另外兩旗皆新兵,這些新兵按照傳統,在新開的荒地中開挖地道。除去這些礦工而外,其他局的新兵都專司新兵訓練之事。
因為新招來大批新兵,李繼業,楊德勝,張鐵牛,何二狗自然水漲船高,全部成了百總。
軍隊是鎮北堡的根本,軍隊強,則鎮北堡安。是以軍隊選人完畢,分田之事才可以開始操作。
田地分完,馬天君便命令手下分配任務,叫流民中之得用勞力,無分男女,通通修築鎮北堡新城。
所謂鎮北堡新城,乃是在老城基礎上再行擴大,又立新城牆,新房舍,新街道。
除此之外,馬天君還根據劉仁玉的命令,著令有司督造大明國立鎮北堡小學,大明國立鎮北堡技術中學,大明鎮北堡陸軍士官學校,大明鎮北堡行政學校,大明鎮北堡夜校。
學校建立起來,教師自然也是要配置上去的,小學的教員選擇不第窮酸秀才;技術中學的教員選擇匠人,伶人(搞音樂的),畫師;陸軍士官學校的教員由劉仁玉自個兒擔任;行政學校的教員選聘失去職位的小吏擔任;夜校的教員是小學的教員,隻不過是晚上授課而已。
待鎮北堡中各項建設進行的有條不紊之際,不知不覺就到了崇禎二年10月初。到了這個時候,劉仁玉記得相當清楚,建奴就要發兵進攻近畿地區,皇帝會征召天下之兵前去勤王。
劉仁玉手握著自個兒精心打造的部隊,此次進京勤王,不敢說一舉蕩平建奴,逮上個小部隊殺幾個建奴還是沒問題的(他自認為是的),所以盡管距離朝廷發布勤王的命令還有至少半個月,劉仁玉早就在做準備了。
自張家堡回返鎮北堡之日起,劉仁玉特令李繼業,楊德勝,張鐵牛,何二狗所部老兵旗之老兵,每人至後勤部領取一匹馬,叫他們務必像善待自個兒的老媽一樣善待這些馬。
這些老兵們從前都是土裏刨食的窮酸,活到現在莫說騎馬,可能驢子都不曾騎過,如今上官發了一匹馬,而且是良駒好馬,說是作戰時用的,都激動的淚流滿麵。是以這些軍士根本不用上官交代,都把自個兒的馬當祖宗供著呢。
養馬的時候,這些軍士首先都給自個兒的馬取一些好聽又威風的名字,比如閃電,疾風,追風,驚雷之類的,而後每日價就是不停地洗刷打整,有的軍士嫌後勤部提供的馬料不夠精致,營養搭配不好,竟而自掏腰包,買精飼料給自個兒的馬吃。
在軍士們的精心喂養(或曰伺候)下,馬兒們都膘肥體壯。
劉仁玉見喂養效果很好,便命令軍士們除去訓練之外,每日價就是騎在馬上東奔西跑,熟悉騎馬的感覺。
眾軍士依言照辦,很快眾軍士的騎馬技術就有了很大的提升,日後行軍作戰,要想騎著馬兒衝鋒殺敵那是癡心妄想,不過騎著馬行軍,逃跑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