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朱溫歸唐(1 / 1)

朱溫駐軍的同州與王重榮河中軍對壘,河中軍兵多,朱溫兵少,打過幾仗朱溫漸漸支持不住。朱溫給黃巢上表十次,請求黃巢增兵。這些表章都沒有遞到黃巢手中,而是被孟楷扣留了。孟楷與朱溫有矛盾,他那時正在大齊朝中做知右軍使,總攬兵權。他不但不給朱溫派援軍,反而指責朱溫擁兵自重,遷延不戰。

朱溫接到報告,說是孟楷不肯發援軍,不禁大怒,回到家中怒氣不休。張氏見狀問明情由,朱溫便把大齊朝中,孟楷專權,不肯發兵救援的事向妻子說了。張氏聽完沉思了一會,說道:“大齊朝廷困居長安,號令不出同、華兩州,貢賦難求,糧餉無多,此敗相也。將軍不若歸順朝廷,朝廷正在用人之際,將來定不失封侯之位。”

朱溫其實也看出了黃巢將要失敗。更何況朱溫出來闖天下就是為了高官厚祿,沒糧沒餉沒地盤,誰會跟你混?朱溫又找來他的謀士謝瞳和中軍大將胡真,與他們商量辦法,其實就是想知道軍中將領及士兵的想法。

胡真是江陵人,原來是唐朝的一位縣吏,身長七尺,孔武有力。自從參加起義軍隨義軍渡過淮河,過浙江,攻許昌、洛陽屢立戰功,在黃巢軍中是一位名將。

朱溫請來兩個人一談,沒想到這二人都與他的想法一樣,同意歸順大唐。謝瞳對朱溫說:“唐王朝承平日久,人不習戰,因此黃巢才能以十萬大軍縱橫千裏,攻下兩京。而黃巢竊登大寶之後,任用非人,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今將軍勇冠三軍,力戰於外,而孟楷之流專務壅蔽,表章不能上達。而黃巢下為庸才所製,而又斷事不明,這是敗亡的征兆。而且人未盡厭大唐,現在唐兵從四麵八方集中,漕運糧餉充足,要來收複兩京,請將軍急速決斷。”

朱溫決定反叛大齊,歸順朝廷,他先命親兵去捉住監軍嚴實,然後召集眾將,宣布他的決定。朱溫手下將校都是他的死黨,大家也看到同州被官軍包圍,再跟著黃巢幹,不會有好下場,於是紛紛表示願意歸順朝廷。

朱溫下令殺了黃巢派來的監軍嚴實,派謀士謝瞳帶領幾個人,去王重榮營中納款請降。王重榮聽說朱溫要歸順朝廷,非常高興。他與朱溫多次交兵,知道朱溫這個人很能打仗,手

下也有不少將軍都是勇將。王重榮一麵撤去包圍同州的軍馬,一麵派人把情況報與前線總指揮王鐸。王鐸承製封朱溫為同華節度使,指示王重榮在同州城下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並命信使帶領謝瞳到蜀中向僖宗上表報喜。

在歡迎朱溫歸順大唐的宴會上,朱溫拜王重榮為母舅。朱溫時年三十一歲,王重榮五十歲,朱溫母親姓王,朱溫為能在唐軍中尋找一位後台於是就認了王重榮為舅父。王重榮收了這位能征慣戰的外甥,當然也很高興。

黃巢派往華州的守將李祥看到朱溫降唐後受到重用,也準備歸順朝廷。但事情做得不機密,被隊伍裏的監軍報告了黃巢。黃巢派他的弟弟黃思鄴帶兵到華州,殺了李祥占據了華州。李祥的部下,以華陰鎮將王遇為首,又起兵趕走了黃思鄴,華州也歸降了王重榮,王鐸承製拜王遇為華州刺史。

謝瞳隨同王鐸和王重榮派出的特使來到成都,在行宮朝見了僖宗皇上。僖宗李儇聽了朱溫歸降的詳細奏報,大喜。他封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為朱全忠。李儇希望朱溫全心全意忠於大唐,可沒想到正是這位“朱全忠”弑君稱帝,滅了他唐朝三百年的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