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90年九月份,李克用擊敗了朱溫、赫連鐸和李匡威,集中力量來對付昭宗派來的中央軍。這時張浚帶領五十二都朝廷軍馬和協同作戰的靜難、鳳翔、保大、定難軍已經過了陰地關,來到汾州。李克用派薛誌勤、李承嗣領三千兵馬駐紮在洪洞,李存孝五千兵駐紮趙城,抵禦朝廷兵馬。鎮國軍節度使韓建帶三百兵趁夜去劫李存孝大營,沒想到李存孝早有準備,設下伏兵守株待兔,韓建大敗。河東軍趁勢進攻,靜難、鳳翔軍不戰而走,中央軍跟著大敗,直退到晉州城下。張浚出戰,又吃敗仗,被河東軍消滅三千兵馬。來協同作戰的各鎮軍馬,分明是來看熱鬧的,見打不過李克用紛紛渡過黃河回本鎮去也。隻剩下張浚與韓建困守晉州孤城。
李克用這時還不想得罪昭宗朝廷,命令李存孝撤兵五十裏,放張浚一條生路。張浚、
韓建領兵出自含口逃去。李克用也放了韓歸範,並讓他帶信給昭宗辨冤。李克用在他的表章中說:“臣父子三代,破龐勳,滅黃巢,黜襄王,存易定,陛下今天才能戴通天之冠,配白玉之璽,駕坐九五之位,這些都是臣的功勞。如果陛下因為我攻雲州而降罪,那拓跋思恭攻取鄜延,朱全忠之侵徐、鄆,為什麼不討伐他們呢?朝廷危難之時,把臣比作韓、彭、伊、呂等忠臣;朝廷安定之後,就就罵臣是戎、羯、胡、夷。今日想握兵立功之人,就不怕將來陛下也罵他們嗎?現在張浚既然已經出兵,看來也不會輕易罷手。臣已準備好藩、漢兵五十萬,欲直達蒲、潼,與張浚格鬥,臣如失敗,任憑處置。要不然臣就輕騎到陛下麵前,親自辯理,在先帝靈前獻表喊冤。”李克用一麵找昭宗講理,一麵派李存孝帶兵取晉、降二州,大掠慈(今河北磁縣)、隰(今山西臨汾隰縣)之地。
張浚軍的敗報與李克用的表章幾乎同時遞到京城,昭宗見報大驚,滿朝文武大臣也是
無比震恐,誰也沒有辦法。隻有楊複恭高興,他可以趁此機會把政敵搞垮了。這次朝廷發兵討伐李克用,可以說是昭宗上台之後的一大敗筆。昭宗上台以後聽從了張浚、孔緯的建議,欲強兵以服天下,因而在京師招新兵十萬,結果在這次戰鬥中損失殆盡。現在聽說李克用要帶兵進京,昭宗能不怕嗎?
朱溫從河陽退兵到滑州,怒火萬丈。由於魏博軍羅弘信背盟,李克用攻邢州時,朱溫向魏博軍借道,羅弘信不答應。朱溫隻好派大將王虔裕帶五百兵繞道赴邢州救援孟遷。這次朱溫決定要把怒火發在羅弘信身上,好好教訓一下魏博軍。
朱溫故技重演,派人去魏博軍借道,並要求羅弘信出錢出糧,說是要去河東討伐李克用。羅弘信自然象上次一樣不買賬。朱溫哈哈大笑,正是要你不答應,我才好發兵打你。朱溫立刻命丁會、葛從周點齊軍馬,發兵去打魏博軍。
公元890年十二月,葛從周、丁會渡過黃河,連下黎陽(今屬河南浚縣)、臨河(在今黎陽東北四十餘裏)兩城,龐師古、霍存攻下淇門(在衛縣西)、衛縣(在今滑縣西五十餘裏)。
朱溫帶領大隊人馬隨即跟進,也開進魏博境內。羅弘信軍於內黃(屬今河南安陽市),抵禦汴州軍隊。大順二年(公元891年,正月初四,朱溫一聲令下,汴軍開始進攻。汴軍兵強馬壯,魏博軍節節敗退。從內黃戰鬥打到永定橋,汴軍五戰五勝,斬首魏博軍萬餘人。汴軍鋒鏑直指魏州,在魏州城外燒殺劫掠。
羅弘信見在這樣下去,魏州不保,自己將性命難保,於是派人出城遞降書納順表,並傾其所有向朱溫獻出糧食、戰馬、珠寶,答應從此唯朱溫馬首是瞻。朱溫也不想這時就要羅弘信的命,答應了他的請求,與羅弘信訂立了城下之盟。朱溫命令部下停止剽掠,並把被俘的魏博軍兵送歸魏州。自此汴軍隻要有攻伐之事,羅弘信必定送糧送馬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