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敗退回汴州後,總結這次失利的原因,決定派出大將防守滑州,以防兗、鄆兵進犯,而集中軍力圍攻徐州時溥,決定先把他消滅掉。不再同時兩麵用兵。由於朱溫連年對時溥用兵,塗、泗、豪三州農民無法耕種土地,再加上水旱災害,這些地方的老百姓死走逃亡,人口損失達到十之六七。
時溥等不來李克用和鄆州方向的救兵,終於感覺頂不住了,他派人向朱溫求和。朱溫也不是非要時溥的老命,他要地是徐州這塊地方。於是朱溫提出時溥必須離開徐州,可奏明朝廷任命他去其他地方做官。開始時溥同意了朱溫的條件,昭宗皇帝下詔調時溥到長安安排他做太子太師,而按朱溫的提議任命劉崇望為感化軍節度使。劉崇望原為昭宗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沒想到劉崇望還沒走到徐州,時溥就反悔了。他想要得是一塊地盤,可沒想到京城去配太子讀書。他還怕隻要一離開徐州就會在半路被朱溫派人殺掉,因此時溥借口手下將校不放他走,不奉詔,繼續防守徐州抵抗朱溫大軍。劉崇望剛到華陰,聽到消息,隻好又返回長安。
這時昭宗李曄也正在頭痛,他與大太監楊複恭的矛盾日漸激化。楊複恭原任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左神策軍中尉主管禁軍,專權朝政。他認了不少幹兒子,都把他們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中有不少安排為節度使或刺史,成了方麵大員。如龍劍節度使楊守貞、武定節度使楊守忠等,他們不但不向朝廷繳納貢賦,還上書昭宗諷刺皇帝。昭宗李曄的舅舅王瑰想去做節度使,李曄找楊複恭商議,楊複恭一口否定,認為王瑰不能當節度使。王瑰非常生氣,就在昭宗麵前說楊複恭的壞話。
由於王瑰是皇親,經常出入皇宮,楊複恭隻好讓步,奏請皇帝安排王瑰到貴州做黔南節度使。本來這件事可以就這樣和平解決了,可是楊複恭手黑。他派他的養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在王瑰上任的途中,在吉柏津這個地方鑿沉了王瑰的官船。昭宗的舅舅王瑰及其家屬賓客也一起葬身魚腹。昭宗知道這件缺德事是楊複恭幹的,心中暗恨楊複恭。
昭宗李曄也下手從楊複恭手下拉過一個人,他就是李順節。李順節原來也是楊複恭的幹兒子,他本姓胡,拜在楊複恭的門下,改名為楊守立。昭宗賜名為李順節。李順節宣誓效忠皇帝後,就把楊複恭做的許多不法的事都告訴了李曄。昭宗李曄決定把楊複恭趕出朝堂,給了他一個鳳翔監軍的名頭,叫他去上任。楊複恭接到詔旨不禁大怒,見昭宗撤了他的一切職務,隻讓他去做一名小小的監軍,因此不受詔令,拒絕赴任。楊複恭上表稱病,請求致士。昭宗馬上發詔旨同意楊複恭退休,並給了他一個上將軍的頭銜,賜棘杖。楊複恭還是不滿意,竟派心腹張綰追上回朝複旨的使者,把他殺了。
昭宗得報楊複恭謀反,於是派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去攻打位於玉山營附近的楊複恭家。張綰帶領家兵抵抗,玉山營守將楊守信也是楊複恭的幹兒子,帶兵前來助戰。李順節攻不下楊府,多虧劉崇望召集禁兵及時趕到,才攻進楊府。楊複恭在楊守信保護下,出通化門逃往興元,張綰被擒殺。楊複恭逃到興元召集楊守亮、楊守忠、楊守貞及綿州刺史楊守厚一同舉兵以討伐李順節為名對抗朝廷。
朱溫現在的目標是徐州的時溥和兗、鄆的朱瑄、朱瑾,暫時還無暇管朝廷的事。九月昭宗又下令恢複時溥的侍中、和感化軍節度使的任命。朱溫馬上向昭宗陳詞,奏請取消這份詔命,昭宗許多事還要仰仗朱溫,隻好追回詔命。
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十一月,時溥手下的濠州刺史張遂,泗州刺史張諫獻出關城歸降了朱溫。同時朱友裕將兵十萬攻濮州。濮州城破,活擒蒲州刺史邵倫。朱溫立刻命令大軍開往徐州,圍攻時溥。
景福二年(公元983年),正月,時溥為爭奪徐州門戶,派兵偷襲宿州。防守宿州的汴軍大將郭言戰死。
二月,徐州戰事吃緊,時溥向朱瑄、朱瑾求救。朱瑾帶領二萬兵馬去救援時溥,在曹州被汴軍大將霍存檔住去路。霍存與朱瑾激戰正酣,朱友裕麾軍來援,兩軍合擊朱瑾,在石佛山下打敗兗、鄆軍,朱瑾逃回兗州。剛打敗兗、鄆軍馬,徐州來接應朱瑾的兵馬就來到汴軍麵前,霍存又與徐州兵廝殺在一起。雖然汴軍打退了徐軍,但在這次戰鬥中,霍存也中流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