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川、陝、淮戰事(1 / 2)

大太監楊複恭離開長安逃到興元,依附了幹兒子楊守亮。他的另一個幹兒子楊守立被昭宗賜名為李順節並被封為天威將軍。李順節自以為了不起了,持寵驕橫,出入朝中經常帶著衛兵,兩軍中尉劉景宣和西門君遂非常討厭他,於是就報告昭宗說他可能要犯上作亂。二人拿著詔書,招李順節進宮。李順節由銀台門而入,劉景宣二人邀他在侯事房坐語,安排好的一位供事官從後麵一刀就砍下了李順節的腦袋。李順節一死,城內天威、捧日、登封軍大亂,大掠永寧坊,直到天黑才彈壓穩定,百官向昭宗賀喜。

公元892年,正月,鳳翔李茂貞、靜難王行瑜、鎮國韓建、同州王行約、秦州李茂莊五位節度使給昭宗上表要求討伐楊守亮,理由是楊守亮容匿叛臣楊複恭。為了討伐楊守亮,請求加封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昭宗主持朝議,認為如果封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

他就會擁兵自重,不再易為朝廷控製。因此不同意出兵討伐楊守亮。

李茂貞和王行瑜不聽朝廷指揮,仍舉兵去攻打興元。李茂貞多次表示希望得到招討使的封號,不果,竟然寫信給宰相杜讓能和西門君遂辱罵朝廷。昭宗李曄聽到消息,非常生氣,召集宰相諫官討論這件事。由於宦官中有人與李茂貞暗通,宰相都不敢說話。最後給事中牛徽說道:“先朝多難,李茂貞曾有護衛之功。再說他要討伐楊守亮也是想去除惡勢力。聽說大兵經過南山,殺的人很多,如果不用國法約束,山南的老百姓會被殺光了。”昭宗聽後就同意任命李茂貞為山南西道招討使了。

公元892年七月,李茂貞攻下鳳州,感義節度使滿存逃往興元。接著又攻下興、洋二州,李茂貞全派他的子弟駐守。八月,李茂貞又攻下興元,楊複恭、楊守亮、楊守信等及滿存退入閬州(今四川閬中市),李茂貞上表讓他兒子繼密權知興元府事。

同年楊行密與孫儒的戰爭也有了結果,楊行密越戰越強,屢次打敗孫儒。公元892年五月攻破孫儒的廣德營,由大將張訓駐守吉安,斷去孫儒糧道。孫儒軍無糧,且士兵多染時疫,楊行密趁勢進攻,六月初六,這時天降大雨,大將安仁義攻拔孫儒五十餘寨,田頵擒住了孫儒。楊行密命將孫儒斬首,把他的頭送到京城。孫儒的人馬大多都投降了楊行密,吳軍變得強大起來,楊行密占據了淮南和江南一大片土地。

原僖宗身邊神策軍使王建受楊複恭排擠,被安排出朝廷為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西北)刺史。沒想到王建到西川竟大展宏圖,攻城略地,招降納叛,軍力越來越強事業越做越大。公元888年昭宗繼位後,下詔免去陳敬瑄的西川節度使的職位,派宰相韋昭度為西川節度使,安排陳敬瑄為龍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