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晉封東平王(1 / 1)

劉季述雖然也想殺掉宰相崔胤,但是他卻不敢動手。他知道崔胤是朱溫的人,崔胤能在朝中做宰相主要是朱溫在背後撐腰。隻要他殺了崔胤朱溫必定發大兵來找他算賬。劉季述還想拉攏朱溫來支持他一手建立的新朝,他派他的養子劉希度去見朱溫,甚至讓劉希度答應將來尊朱溫當皇帝。繼劉希度之後他又派出供奉官李奉本拿著假造的太上皇誥命來到大梁,證明他擁立太子的合法性。

其實朱溫這時已經接到了崔胤派來的密報,早就知道了朝廷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崔胤在給朱溫的密信中要求朱溫發兵平息宮廷政變。朱溫召集帳下眾文武討論這件事,許多人認為:“朝廷大事與我們無關,藩鎮不應該幹預。”隻有李振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說:“現在王室有難,這正是主公成就霸業的資本。您就是唐朝的齊桓公、晉文公,朝廷的安危係於一身。劉季述隻不過是一個宦官而已,他竟敢囚禁廢黜天子,您不去討伐還怎樣號令諸侯?且幼主登基,大權必定為宦官所得,這就猶如把太阿寶劍的劍柄授予了他人啊!”朱溫聽了深以為然。

朱溫馬上命令囚禁了劉希度和李奉本,並派李振進京打探消息。李振回來後又派親吏蔣玄暉進京與崔胤密謀誅殺宦官,救昭宗的方法。宣武進奏官程岩由於未經朱溫允許參與了此事,朱溫也把他召回了大梁,準備給他點顏色看看。

對於昭宗被囚禁這件事,朝中官員許多人都暗中反對,但是苦於沒有兵權沒有辦法。但是有一個人名字叫孫德昭,他原為鹽州雄毅軍使,現在朝中作左神策指揮使,手中掌握部分軍隊。孫德昭自從昭宗被廢後常常憤憤不平,崔胤知道了就派手下判官石戩去和他交朋友。孫德昭與石戩一起喝酒,喝完酒他經常哭泣,石戩知道他是真心想誅殺宦官救皇帝,於是就把崔胤的意思告訴了他,並對他說:“自太上皇被幽閉,從朝中大臣到普通士卒,誰不切齒痛恨。如今造反的隻有劉季述、王仲先二人,公如能誅此二人,迎上皇複位,則能富貴窮極易得,忠義流傳千古,如果猶疑不決,這個功勞就會被別人搶去。”孫德昭回答:“德昭隻是一名小校,隻要相爺有命令,德昭不敢惜死。”

石戩把情況彙報給了崔胤,崔胤用刀割下衣帶,手寫了一份密令,讓石戩交給了孫德昭。孫德昭又聯絡了右清遠將軍董彥弼、周承誨,大家商定在除夕夜伏兵安福門動手鋤奸。

昭宗天複元年(公元901年),大年初二,王仲先入朝來到安福門,被孫德昭擒獲,砍掉了腦袋。孫德昭立刻帶兵闖進宮中來到少陽院門前,叩門大喊:“逆賊已除,請陛下出來慰勞將士。”何皇後還不敢相信,對外說道:“如果是那樣,把賊人的首級拿來看。”孫德昭將王仲先首級獻上,皇上與皇後才命人砸開大門出見眾兵將。崔胤迎接皇上登上長樂門,百官在崔胤的率領下給昭宗問安道賀。這時周承誨也捉到了劉季述、王彥範押解到長樂門前,可是還沒等皇帝問他們的罪,已經被眾人用亂棍打死。薛齊偓投井尋死,也被士兵揪出來砍了頭。昭宗下令殺了劉季述、王仲先、王彥範、薛齊偓全家,並處死了劉季述餘黨二十餘人。部分宦官帶著太子藏匿於左軍中,獻出了傳國寶,請求昭宗饒恕。昭宗下旨:“李裕年幼,是受凶豎脅迫,恕其無罪。”命令他回東宮,仍為德王,恢複原名李裕。

接著昭宗論功封賞,封孫德昭為靜海節度使,同平章事,賜姓李,改名李繼昭。封周承誨為嶺南西道節度使,賜名李繼誨。董彥弼封為寧遠節度使,也賜姓李,並為同平章事。皇帝留他們三人在宮中宿衛,事件平息後十日後才放他們回家。皇帝把府庫中的許多好東西都賞賜給了他們,當時他們三人並稱“三使相”。皇帝昭宗還打算進位崔胤為司徒,崔胤固辭。從此昭宗更是待崔胤益厚。

朱溫聽說劉季述等已死,就把程岩的腳砍掉,械送京師問罪,並把劉希度、李奉本在都市斬首示眾。公元901年,農曆一月初十,由於朱溫對朝廷平息宦官之亂的支持,昭宗皇帝下詔進朱全忠(朱溫)為東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