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早就想把昭宗由長安遷往洛陽,公元896年,受李茂貞逼迫昭宗移駕華州時朱溫就多次上表給昭宗李曄,請他去東都洛陽,因為洛陽是他朱溫控製下的地方。昭宗知道朱溫雖被賜名朱全忠,其實根本不忠於朝廷,於是拒絕了朱溫的建議。可是朱溫並不氣餒,從那時起,他就命令留守東都的佑國軍節度使張全義修建宮室,時刻準備將昭宗李曄劫到洛陽,以實現他狹天子而令諸侯的目的。
現在昭宗李曄回到長安,朱溫在長安布置了不少軍隊,而且殺掉了崔胤等大臣,消滅了朝中敢於和自己對抗的力量,達到了初步狹天子而令諸侯的目的。但是他仍然感到來自外部李茂貞和李繼徽的威脅。他們多次帶兵逼近京畿,其目的就是要趁機再劫走皇帝李曄,然後以皇帝名義起兵與自己作對。為了達到先控製唐朝皇室政權,最後能取而代之的目的,朱溫決定要把都城長安遷至東都洛陽,使大唐朝廷遠離李茂貞,李克用等敵對勢力。
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 ,正月十三日,朱溫帶領大兵屯駐河中。二十一日朱溫就派牙將寇彥卿在延喜樓向皇帝李曄上表,說邠、歧兵已經逼近京畿,請昭宗皇上立即遷都洛陽。等到昭宗李曄走下延喜樓時,當時朝廷的首輔宰相裴樞已經接到朱溫的命令,要他督促文武百官由長安去洛陽。
裴樞原為汴州宣諭使,是朱溫的死黨。崔胤被處死後由朱溫提名與獨孤損、崔遠、柳璨並進為宰相,而且當上了首輔。裴樞當然唯朱溫的命令是聽,第二天(二十二日)他就和朱友諒帶領士兵驅趕百官與長安市民上路去洛陽。汴州士兵如狼似虎,長安城街道百姓一片哭聲。大家都罵:“賊臣崔胤召來朱溫前來傾覆社稷,使我們顛沛流離至於這種地步。”但在汴兵的催促下眾百姓也不得不扶老攜幼,背井離鄉走上去洛陽的路。
皇帝李曄當然不願遷都洛陽,他知道落入朱溫的魔掌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他也看到朱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他現在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拖延時間。朱溫哪裏容得他拖延時間呢?最後朝中百官城中百姓竟都被朱溫趕出京城,昭宗實在沒有辦法也隻好在正月二十六日帶領後宮嬪妃及諸王子從長安出發前往洛陽。
朱溫任命張廷範為禦營使,昭宗剛離開長安,朱溫就命令士兵拆除皇宮及長安各衙署及民房,並將拆下的木料放到渭河中,轉黃河漂運去洛陽。可憐長安這座繁華的帝都很快就被拆成了廢墟。朱溫這次的大遷移,徹底改變了長安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政治中心的地位,將中華民族的文化政治中心向東移動了一千多裏。
朱溫下令征集了河南、河北民夫工匠數萬,命令東都留後張全義在洛陽加緊修築皇宮,日夜不停。江、浙、湖、嶺歸附於朱溫的各鎮也都輸送錢物幫助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