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三、趙王之死(1 / 2)

公元920年,後梁差不多的老將基本上死光了,隻有劉鄩仍在前線作戰。這次後梁帝朱友貞派出的領兵大將王瓚又吃敗仗,隻好又走馬換將。這次朱友貞派出天平節度使戴思遠為北麵行營招討使去抗擊晉軍的進攻。戴思遠好歹也算是一名老將,曾經在朱溫手下幹過,曾任過右監門大將軍;洺州團練使;邢州節度使等職,可比起後梁那些出名的大將可就差多了,朱友貞矮子裏拔將軍也隻能用他了。

劉鄩經過一年多拿下了兗州,可新的任務又來了,這個任務就是對付反複無常的冀王朱友謙。朱友謙在朱友珪執政的時候叛梁歸附了晉王,可當後梁帝朱友貞取得政權以後又宣誓歸梁。可當梁、晉在黃河岸邊大戰的時候,朱友謙不但袖手旁觀,而且在公元920年四月襲取了同州,把後梁的忠武節度使程全暉趕了出來,程全暉隻好逃回大梁向後梁帝哭訴。朱友謙占領了同州,任命他的兒子朱令德為忠武軍留後,並向後梁帝朱友貞請求節鉞,正式讓他的兒子成為忠武軍節度使。朱友貞非常生氣,當然不答應。可是與晉王的戰鬥正處於緊張階段,朱友貞又怕朱友謙倒向晉國,於是任命朱友謙兼任忠武軍節度使。可是朱友貞的任命還沒有送達,朱友謙已經向晉王請求到了節鉞,明確歸附了晉王李存勖。李存勖直接發出任命,任命朱令德為忠武軍節度使。這就使得後梁不得不發兵討伐朱友謙了。

公元920年五月,後梁帝任命泰寧節度使劉鄩為河東道招討使,率感化節度使尹皓,靜勝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一起攻打同州。同州被圍,朱友謙趕忙派出使者向晉王求救。七月份,李存勖派李存審、李嗣昭、李建及、磁州刺史李存質帶兵去救援同州。

李存審等人帶領軍隊來到河中,當天就渡過黃河。後梁的軍隊向來看不起朱友謙的河中士兵,隻要一發生戰鬥就是窮追猛打。李存審挑選了二百名精兵,其中雜以河中的士兵,逼近劉鄩的營寨。劉鄩帶領一千騎兵出營迎戰。劉鄩發現這些士兵戰鬥力非常強,他感到非常吃驚,後來才弄清原來是晉軍的主力兵團到了。劉鄩不敢大意,於是再不敢輕易出動。晉

軍來到後駐紮在朝邑。

河中這地方很長時期都是屬於後梁的地方,將士們都與後梁有不少關係。現在各路軍隊都集中在此地,大戰在即,糧草價格非常昂貴,朱友謙的兒子們都勸他暫時歸附後梁,換得後梁退兵。朱友謙說:“當日晉王親自來解救我們,秉燭夜戰,今天我們和梁軍相持,晉王又派大將來援救我們,還分給我們物資糧食,我們怎能辜負他呢?”

李存審來到河中後分兵去打華州,打破了華州外城。李存審這時才逼近劉鄩的大營,向劉鄩挑戰。劉鄩帶兵出營應戰,被打得大敗,隻好收拾敗兵退守羅文寨。又過了十幾天,李存審對李嗣昭說:“野獸被困必然拚死搏鬥,我們不如放開一條路讓他們逃走,然後追擊他們。”於是李嗣昭派出不少人到沙苑去牧馬。劉鄩察覺城外兵馬減少了,就組織乘夜突圍。李嗣昭跟蹤追擊,一直追到渭水邊,將劉鄩打敗,殺死俘獲梁兵很多。李存審在關右各地貼了很多告示,宣傳晉軍的勝利,晉軍一直打到下邽,謁拜了唐帝陵墓,哭了一通唐朝皇帝才收兵。

晉軍打了勝仗,解了同州之圍,朱友謙又想趁機擴大地盤,帶兵攻打崇州。後梁靜勝

節度使溫昭圖非常害怕河中軍攻破城池,小命不保。因為溫昭圖與趙岩關係很好,於是派供奉官竇維對他說:“你現在管的地方隻有華原(今陝西耀縣)、美原(今陝西富平縣)兩個縣,雖然名為節度使,其實隻是一個鎮將,比起其它藩鎮差多了,你想擴大一點嗎?”溫昭圖說:“我當然願意。”竇唯說:“讓我來幫你謀劃這件事。”他讓溫昭圖上書給後梁帝要求改換一個地方,後梁帝批準了他的要求,派汝州防禦使華溫琪暫為靜勝留後。後調溫昭圖為匡國節度使,鎮守許昌。

公元920年在吳國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吳宣王楊隆演去世。吳國實際上已經是徐溫和他的幹兒子徐知誥掌握朝政,很多國事都不必通過這位吳王。吳王楊隆演很厚道,對徐溫專權從來不表示異議,可是平常經常喝酒,漸漸不思飲食,生起病來。

五月,徐溫從金陵來到揚州,與眾朝臣商議誰能繼承王位,有人巴結徐溫就說:“劉備曾經對諸葛亮說過‘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意思是徐溫可以取代楊氏當吳王。徐溫馬上正顏厲色說:“我要是想當吳王在殺掉張璟之初就可以了,怎麼會等到今天呢?即使楊家沒有兒子,有女兒也要立她為吳王,誰敢再說這樣的話,殺無赦!”徐溫請了吳王之命,迎接楊行密的另一個兒子楊溥來監國。五月二十八日,吳宣王楊隆演去世,六月楊溥繼位,尊稱他的母親王氏為太妃。

公元920年,十一月,趙國突然發生內亂,趙王身邊大太監李弘規夥同行軍司馬李藹在王鎔出遊期間殺了死另一位掌權大太監石希蒙,從而導致兵變,使趙王王鎔也喪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