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墨搜集到的東西不足以將梁家連根拔起,先帝和還是太子的龍燁廷拿梁丞相沒辦法,隻得按兵不動,但對其他貪腐官員都毫不留情,敲山震虎,讓梁丞相收斂些。
可是,梁家不除不行,身為輔政大臣,梁丞相在位一日,皇上就處處掣肘一日。
明著動梁家,必定會讓朝野動蕩不安,所以隻能暗著來。
先帝思量之下,想到了梁丞相那個不受寵小兒子梁承誌。
梁承誌的生母隻是梁府的一個燒火丫頭,人不僅黑,臉上還有一塊難看的胎記。
梁丞相偶然間喝醉了酒,把梁承誌的生母當成小妾睡了,這才有的梁承誌。
和一個醜陋不堪的燒火丫頭有了兒子,梁丞相一直覺得是他此生的奇恥大辱,所以從小就不待見梁承誌,梁承誌母子在相府過的日子還不如一個普通丫鬟。
丞相夫人生性蠻橫,看梁承誌母子不爽,暗中害死了梁承誌的生母。
梁丞相得知真相,竟然不聞不問,默許了丞相夫人的行為。
梁承誌因此和梁丞相結下了心結,誓死要為生母報仇。
梁承誌自小就聰明伶俐,過目不忘,特別愛讀書,常常偷偷地偷書看,久而久之,一肚子學問。
梁丞相嫡子成親時,先帝親至相府,無意間遇到了梁承誌,看了他寫的字和文章,大為讚賞。
因為先帝的讚賞,相府上下的人才正眼看梁承誌,但也因為如此,丞相夫人心生妒忌,不想讓梁承誌搶了自己兒子的風頭,變著法想處之而後快。
讓丞相夫人吐血的是,梁承誌不僅沒被毒死,還性格脾氣大變,當著麵都敢給她難看。
這些事,外人不知,先帝卻一清二楚。
梁承誌和梁丞相父子離心,這對先帝而言,無疑是好事一樁。
於是先帝臨終前,將他的計劃告訴了太子龍燁廷,要他好好重用梁承誌。
先帝要龍燁廷把梁承誌養成一匹狼,一匹足以和梁丞相抗衡的狼,然後借梁承誌之手除掉梁丞相,讓梁家從內部開始土崩瓦解。
至於梁承誌,他站得越高,摔得就越重。
比起老奸巨猾的梁丞相,出身卑賤,資曆淺薄,在朝中無人支持的梁承誌實在好對付極了。
世人不知梁承誌和梁丞相的心結,他們隻知道梁承誌是梁丞相的兒子,梁丞相就是梁承誌的靠山,梁丞相一倒,樹倒猢猻散,大家明哲保身,梁承誌也就不足為患。
龍燁廷聽從了先帝的建議,真的重用了梁承誌,對梁承誌寵信無比,甚至故意和梁承誌透露他和封墨的事,博取梁承誌的信任。
然而,龍燁廷不知道的是,站在他眼前的這個梁承誌其實是封墨。
如今,朝野上下皆知梁承誌是皇上麵前的大紅人,紛紛阿諛奉承,附和巴結。
年紀輕輕,少年得誌,盛寵在身,這是多少士子都夢寐以求的事。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樹大招風。
人前提起梁承誌,大家多是溢美之詞,但人後說起他,就是另一套說法了。
很多人都覺得封墨的行為處事已經逾越了身為臣子的本分,甚至有流言說他以色侍君,迷惑身上。
那些風言風語,封墨倒是一點都不在乎,嘴長在別人身上,他總不能把那些的人都縫起來。
在施行國策上,他自認都是站在大局的角度上而定,為的是讓魏國更加繁盛,早日實現大一統。
在待人接物上,他彬彬有禮,禮尚往來,對誰都笑臉相迎。
他行得正,坐得端,別人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他懶得理會。
封墨不予理睬,龍燁廷卻較真了,早朝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此番傳言痛斥一番,勒令若再有此等不實的流言傳到他耳朵裏,必定嚴懲不貸。
龍燁廷這架勢,在眾人看來,儼然就是護短。
傍晚,封墨有事啟稟,便入了宮,說完正事後,龍燁廷黑著臉將封墨渾身上下仔細打量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