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個性天空 1. 玉米苗的故事(1 / 2)

一 個性天空 1. 玉米苗的故事

肖國玲 朱 峰

案例背景

星期五下午,我正在辦公,一個農民模樣的中年人急匆匆地來找我,原來我們班的4個學生把他種的玉米苗踩死了。我當時非常震驚,因為前幾天,學校還在紅領巾廣播中宣傳要愛護莊稼,學生不會明知故犯吧?!雖說難以置信,但我還是一個勁兒地賠不是,並答應他,一定盡快給他答複。

案例過程

我把4個學生叫到跟前,問清了原因。原來他們在老操場打籃球,打熱了就在樹陰下乘涼。不知誰想了個鬼主意:從一條枯竭的小河這邊跳到那邊,比誰跳得遠。於是,河那邊的玉米苗就在他們的比賽中遭殃了。

知道原因後,我非常生氣,怒氣衝衝地訓斥了他們一番,可他們滿不在乎,一個學生竟說:“老師,我隻踩壞了兩三株玉米苗而已。”臉上的表情好像告訴我:“老師,你沒有必要為了幾棵玉米苗對我們發這麼大的火。”

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想起了以前在班級發生的很多事情:不知誰逮了隻鳥帶到學校來玩,最後被大家折騰死了;為了吃到鮮美的龍蝦,許多學生殺死癩蛤蟆和青蛙,並用它們做餌料;某同學在體育課上不小心跌倒了,不少人笑得前仰後合,卻沒人伸出手把她扶起來……

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可這些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都去哪兒了?我作為班主任,一直都是簡單的訓斥,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質,我是有責任的。這件事不能就此打住,我決定利用這一並不光彩的事情,開展一次教育活動。

為玉米苗開“送別會”

星期一早晨,我批改日記時,發現副班長倩寫了一篇文章——《一株小玉米苗的哭訴》。讀後,我心中一思量,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嗎?我把這篇日記做了一番修改。

班會課上,在憂傷的音樂聲中,我動情地朗誦了這篇修改後的文章,文章是這樣的:

我是一株普通的小玉米苗,剛從土裏鑽出來,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我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語,看到了我的同伴們。我們盡情地吮吸著清涼的甘露,接受陽光的撫慰。我身邊有一條枯竭的小河,小河那邊是一所小學,我每天聽到孩子們的讀書聲、歡笑聲,看到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打球。我覺得自己和孩子們已經是好朋友了。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中午,農民伯伯來看我們了,他撫摸著我們說:“孩子們,快快長大吧!”我聽了,心裏特別希望自己趕快長大。農民伯伯走了,我和同伴們在快樂地聊天。忽然,河那邊傳來一陣嬉笑聲。我循聲望去,原來是4個男孩在河那邊打籃球。我羨慕地說:“如果能和他們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多好啊!”突然,那幾個男孩從河那邊跳了過來。我頓時感到全身酸痛,一下子暈了過去。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天哪,同伴們都陷在泥土裏,我自己也已經遍體鱗傷了。

我想起了那幾個男孩,他們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是他們,殘忍地殺害了我的同伴們。我痛哭起來,哭了好久好久,我漸漸昏睡過去。睡夢中好像聽到有人說話,我睜開眼睛,是農民伯伯。他氣憤地說:“又是這幫孩子,把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玉米苗踩死了。我又是播種,又是施肥、澆水,好不容易才長出了這些可愛的小苗兒。現在的孩子呀,怎麼成這樣了,唉……”我想跟農民伯伯說聲對不起,可農民伯伯已走了。

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在一點點消逝,可我還想對那幾個男孩說:“親愛的孩子們,我曾經那麼喜歡你們,把你們當做我的好朋友,可你們為什麼要傷害我們呢?”

文章讀完了,班級裏異常安靜,同學們都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感情豐富的孩子眼裏已閃爍著淚花,踩壞玉米苗的那幾個男孩也羞愧地低下了頭……

我把已枯萎的玉米苗放到講台上,說:“孩子們,小玉米苗把我們當成他的朋友,現在他走了,我們為他和他的同伴們開個送別會吧。”

同學們在音樂聲中默默地行動了,有的小組在為玉米苗創作送別小詩;有的小組在為玉米苗製作賀卡;有的小組在商量下課後給玉米苗一個新家……

小玉米苗/你再也聞不到花香/聽不到鳥語/看不到可愛的世界/可是/你不要難過/也不要傷心/你要記住/我們永遠是你的好朋友/一路走好/小玉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