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心靈交融 1. 心靈與心靈的對話(1 / 2)

二 心靈交融 1. 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柳 萍

案例背景

二年級下學期,一個叫小楊的女孩從外校轉入我班。為了更快地了解她,使她能融入到班級生活中,一天放學後,我親昵地把她拉到自己身邊,邊走邊聊。聊著聊著,孩子忽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問題:“柳老師,你知道人為什麼會做夢嗎?我經常會在半夜裏突然從噩夢中驚醒,就再也睡不著了,一直睜著眼睛發呆到天亮……”我當時詫異極了:一個隻有八九歲的孩子,竟然說出了這樣讓人吃驚的話!而更讓人驚心的是,在說這話時她那種自若的神情與平和的語氣!“知道嗎?柳老師,”孩子接著說,“因為我數學隻考了幾分,我爸和我媽昨天在電話裏又吵翻了!媽媽不愛我,在我很小的時候她就不要我了……”我屏住了呼吸,靜靜地聽著孩子情不自禁的獨白,也漸漸從她的話中了解到她的家庭和她的不幸:她自幼父母離異,被判給了爸爸。爸爸整天為了生計在外奔波,根本無暇顧及她。可憐的孩子!本應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卻因為家庭、社會的原因,心理承受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一種母性之愛在我的心裏油然而生。

案例過程

從此,我特別關注這個小女孩,每天放學總是邀她一塊兒回家,在路上不斷地與她談心,給予她正確的引導。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楊與我成了無話不談的交心的好朋友,性格也開朗了許多。

然而這樣的孩子,由於缺乏關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遇上更多的煩惱。一天,她苦惱地對我說:“柳老師,在班上我一個朋友也沒有,同學們都叫我‘鍋巴老太婆’,嫌我難看,都不喜歡跟我玩,有幾個男孩子還老是欺負我!”確實,她長得並不討人喜歡,皮膚又黑又幹又粗糙,再加上她可能不經常洗澡,身上經常散發著怪味……而且據我了解,她還經常和同學發生爭執,得理不饒人,愛打別人的“小報告”,難怪大家不喜歡她了。我該采取怎樣的方式,才能自然而然地讓她融入到班級大家庭當中呢?思前想後,我有了辦法。

第二天,在講《掌聲》這篇課文時,我著力引導學生體會:正是同學們充滿熱情、充滿鼓勵的掌聲,才使殘疾的小英克服了自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我讓學生們反複吟誦課文中那最打動人心的句子:“每個人都需要掌聲。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接下來,我讓學生展開逆向思考,討論:當小英鼓起勇氣走上講台時,如果同學們不是熱烈地鼓掌,而是嘲笑她、諷刺她,那小英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最後,我聯係學生身邊的事例,講到我校另外一個班的學生主動幫助腿有殘疾的同學上下樓、上廁所等真實的事,以此給學生們樹立榜樣。眼看時機成熟,我真誠地向大家訴說了小楊的苦惱,發現一些學生當時就羞紅了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想,通過這樣一節課,孩子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應該去關注身邊的小楊,去理解她、寬容她和鼓勵她,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