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成長煩惱 6. 抽屜裏的紅領巾(1 / 2)

三 成長煩惱 6. 抽屜裏的紅領巾

徐誌成 劉建群

案例背景

常有學生把撿到的紅領巾交給我,卻很少有學生來認領這一條條鮮豔的紅領巾。麵對這麼多的紅領巾,我的心情也變得沉重起來。為什麼充滿神聖的紅領巾竟被學生看得輕描淡寫,無足輕重呢?紅領巾在現代學生眼裏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學生對待紅領巾的真實心理又是怎樣的?我想這是一個輔導員必須弄清楚的問題。

案例過程

為了真正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做了一次精心的調查,要求學生在我印發的調查表上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戴上紅領巾前你是怎樣看紅領巾的?

2.戴上紅領巾後你又是怎樣看紅領巾的?

3.你曾經用紅領巾做過哪些事?

當我彙集整理分析了學生的調查卷後,發覺同學們的回答雖然很簡單,但卻能集中反映以下幾種情況:

1.戴紅領巾是一種榮譽。

有這種心理特點的,大都是剛跨進小學校門不久、還沒戴紅領巾的學生。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家長和老師就再三教育:要做一名好學生,才能佩戴紅領巾。入隊前的訓練與準備,也使學生對紅領巾有一種向往,希望自己能早一天佩戴紅領巾,坐在教室裏,走在校園裏,出現在操場上。高年級大哥哥大姐姐胸前的紅領巾,胳膊上的隊幹部標誌,更對他們產生了一股強有力的吸引。

10月30日是學生等待已久的日子。學生早早穿上統一的校服,排著整齊的隊伍,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著大哥哥大姐姐給自己佩戴紅領巾。紅領巾似乎給了他們一種神奇的力量,戴上了紅領巾,覺得自己變得更加漂亮、神氣。此時此刻,紅領巾便是學生的無聲朋友,悄悄地催學生早早起床,按時上學;提醒學生好好學習,言行文明;監督學生改正缺點,爭做一名好隊員。

2.戴紅領巾是一種麻煩。

這種心理大都發生在戴上紅領巾以後。

上學前緊張的一刻,學生手忙腳亂地應付起床、梳洗和早餐。每天站在鏡子前佩戴紅領巾,既增添了一份忙亂,又比較煩瑣。自己動手能力較差、需要媽媽代勞的學生,還得忍受媽媽一次又一次的數落與嘮叨。學生不由地會認為戴紅領巾是一種累贅,是一種負擔。

戴上紅領巾,就是一名少先隊員了。學生要自覺遵守少先隊行為規範,接受各種檢查,參加各項競賽。丟失紅領巾、忘戴紅領巾都有可能會讓自己的中隊扣分。天熱、運動、脫換衣服等種種原因,使學生在漫長的一個學期裏,總會有那麼一兩次沒戴紅領巾,難逃校值日生銳利的眼睛,被乖乖地通知領取扣分單。一張張扣分單影響了集體的榮譽。同學的不滿,老師的批評,使學生感到佩戴紅領巾等於給自己製造一份壓力,製造一份麻煩。

為了避免產生這種令人不快的麻煩,有的學生幹脆要求家長一次性購買很多紅領巾,作為備用。家裏,書包裏,抽屜裏,紅領巾被隨處亂放。紅領巾丟了,不見了,學生根本不放在心上。

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充滿好奇。上學放學路上,馬路邊花花綠綠的自選商店,此起彼伏的地攤吆喝聲,設有娛樂設施的新村小區,常常吸引學生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學生的嘈雜聲、調皮勁兒,有時會招來大人的指責,被大人指著胸前的紅領巾說:“……還是少先隊員呢!”這也使學生產生錯覺,感覺脖子上掛紅領巾真不自由,校外活動時也要受到一種束縛,一種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