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情感風鈴 7. 讓魚兒快樂成長
周嫻華
案例背景
第三節課的鈴聲響了,我走進教室,卻看見五六個空座位。沒等我開口詢問,班長陳就站了起來,指著窗外說:“老師,你看!他們在魚池邊。”同學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窗外。“決不能用命令牽回他們的注意力,”我思索著,“索性讓他們看一會兒吧!”
那幾個孩子好像發覺了大家都在注視著他們,撒腿向教室跑來。“老師,池子裏的魚快死光了。”“那裏的水都那麼渾濁,魚不死才怪呢!”“我發現池邊有不少魚鱗,看樣子有人抓過魚!”“老師,得救救它們呀!”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案例過程
針對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自己天真又充滿愛心的話語,我說:“在你們的話裏充滿了讓我感動的愛心。關心魚兒的健康,讓他們快樂地成長是你們愛心的表現。你們說是不是?”學生們都微微點了點頭。我說:“那我們去看看魚兒好嗎?”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後,齊聲“耶”地叫了起來。然後,我就帶領學生一起來到魚池邊,看著孩子們興奮的表情,我說:“怎麼讓魚兒快樂成長呢?”
生:魚兒在渾濁的水裏翻起白肚皮,太可憐啦!
生:魚兒在這種環境裏生長得一點兒也不快活……
我:是呀!咱們怎樣讓它們快樂呢?
生:我認為要讓他們快活,得先保證它們的安全。
生:對,沒有安全就沒有快活!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我們的生命時時受到威脅,一天到晚提心吊膽地過日子,能快活嗎?
聽到學生說這些話,我很興奮,說:“我很欣賞你們的觀點,那麼,咱們能為它們做點什麼呢?”
生(爭先恐後):派監督員監視!
生:把池台加高。
生:不行,魚池是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池台加高,我們就無法欣賞魚兒啦!我看不如在魚池上罩個鐵絲網。
生:這也不行,鐵絲網會被“搗蛋蟲”破壞的。
生:還不如放一個微型錄像機。
生:說不定哪一天連錄像機也沒有了呢!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還想出了好多建議。
我:看,你們的想法,我都記在了本子上,還有別的招數嗎?
一個學生(似有所悟):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我說出來不知是否合適?
我:說吧!
生:治標應先治本。
我(豎起大拇指):你真會思考!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我隻能理解一點點,記得一篇文章裏一位市委書記談要樹立城市形象必須提高市民素質。我想要保證魚兒安全,必須從提高我們學生思想素質入手。
我:對,“治標應先治本”就是這個意思。想一想我們麵對這個魚池該怎麼辦?
生:用廣播宣傳。
生:出專題板報。
生:咱們集體寫倡議書,把咱們的名字都簽上。
生:幹脆抓兩三個典型,采用“殺雞嚇猴”的辦法。
生:逮兩個“出頭鳥”也好,殺一儆百。
生:不行,等抓到“出頭鳥”,魚已經被害了。我看,不如樹立幾個護魚典型。
生:這種方法我讚同,我覺得咱們設計一個“警示牌”放在魚池中央的假山上也比較好。
生:我也是這樣想的,比如有人想下水捉魚,一看到“愛我,看我,別碰我!”的警示語,他還忍心下手嗎?
我認真地聽完孩子們的發言後說:“好!這種方法可取。你的警示標語很有創意,你們還能設計出更好的警示語嗎?大家先想一想,寫一寫,待會兒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