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紀昀手稿
“世稱殤子為債鬼,是固有之。盧南石言,朱元亭一子病瘵,綿時,呻吟自語曰:是尚欠我十九金。俄醫者投以人參,煎成未飲而逝。其價恰得十九金。此近日事也。或曰四海之中,一日之內,殤子不知其凡幾,前生逋負者,安得如許之眾?夫死生轉轂……”
字體圓融,雍容華貴,大小相兼,蒼勁多姿。一看這段古雅的文字,熟讀典籍的陳晨就知道,這是清代紀昀所著《閱微草堂筆記》裏的一段。
《閱微草堂筆記》是五種筆記小說的合集,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於人事異聞,邊地景物,詩詞文章,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紀昀仕途順利,他寫此書的指導思想是“大旨不乖於風教”,采用六朝誌怪的筆法,敘述簡淡,不作細節描寫,不求文辭華美。因此,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極高的評價。
提起作者紀昀,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提起“鐵齒銅牙紀曉嵐”,恐怕婦孺皆知,其實,曉嵐是紀昀的字而已,紀曉嵐也就是紀昀。
他是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大名鼎鼎的《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影視劇形象的紀曉嵐,有鐵齒銅牙,三寸不爛之舌,能言善辯,身材高瘦,還挺帥氣。
但根據史料記載,其實紀曉嵐本人肥胖,近視,並患有輕度口吃,所謂的“鐵齒銅牙”,不過是後來編劇的yy而已。
或許經過了太過漫長的歲月,一張約莫a5紙大小的紙張泛黃發脆,葉辰對書法並不懂行,微笑著問道:“哥們,這張紙張什麼特別嗎?”
“兄弟,看你挺有書卷氣兒的,竟然不識貨!”
青年穿著綿綢褂,留著油光水滑的中分頭,一雙小眼睛露出奸詐之色,要挎個盒子炮戴上一副墨鏡就是活脫脫一漢奸,此刻卻是一臉慍怒地道:“這可是紀昀的手稿!真跡!一百塊,便宜賣給你!”
“楊老三,你又忽悠人了!”旁邊的攤主調侃道:“你這張紙,賣了十年都沒賣出去,拿去擦屁股都嫌硬啊!”
“小夥子,你可千萬別受騙啊,一百塊錢能買多少衛生紙啊!這張紙懂行的人掌眼過,根本就是仿的!”也有人善意地提醒道。
“楊老三,你那故事講了多少遍了,什麼你家祖上是紀昀的書童,家裏藏了很多紀昀的草稿,什麼當年李宗仁都買過!”
有人一臉嘲笑地道:“玩古董這行啊,就靠編故事,上一次,有個賣家說他那個瓶子是出自圓明園的元青花,說自家祖上是八國聯軍,從慈禧寢宮裏搶的,媽蛋的,你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人愣是冒充八國聯軍後裔,也不嫌丟人!想騙人,麻煩化個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