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降臨初唐(1 / 2)

“王先生,這麼早就耕地啊,您那幾畝地那幾個孩子已經幫您耕完了,您會家再睡一會準備到私塾上課吧!”說話的是村頭的是村子裏德高望重的老漢張老頭,老頭身上穿著一身短打麻布衣服,上麵的補丁證明了這件衣服應該已經穿了很多年了。他口中的王先生,卻並不屬於這個時代,王曉在這個時代生活了快半年了,才在過往的客商嘴裏知道,如今是據自己那個時代一千多年的唐朝!準確的說是初唐時期,因為李世民上個月才登基,而自己生活的地方,正是後世的山西省。

這裏是李氏一族發跡的地方,雖然各路反王征戰廝殺許久,但王曉如今生活的地方出了男丁少了一點,卻也算是太平。不過身為後世語文老師的王曉,清楚的知道,唐初貞觀年間,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的太平,先不說突厥南侵,光是貞觀年間的戰亂,就足以令大部分的人膽寒了!

自大王曉知道了自己生活的時代,就知道如果自己想要安安穩穩的活下去,那麼必然是要走功名這條路的。不然光是唐朝的府兵製,就足以將王曉這個文弱書生送進戰場廝殺的煉獄!

王曉本是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實習教師,本科畢業的他因為家裏的原因,在自己所在的初中找了一個實習老師的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家境還算不錯的王曉,也算是安安穩穩。至於為什麼會來到這個時代,則完全是因為王曉自己比較作死了,上大學的時候王曉就很羨慕別人騎著摩托車風馳電掣的,後來考了個摩托車駕照之後,自己也借錢買了一輛,結果才開沒幾天,因為下雨路滑,直接撞在一輛車的後麵,醒來就出現在這裏了,還好那個時候天下已經趨於平靜,村子裏的人收留了王曉,並且見王曉知書達理,就將一間沒人的房子送給了王曉,並且給王曉入了官籍。

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王曉自然不知道如何耕地,索性因為語文老師的緣故,對繁體字都十分的清楚,毛筆字因為自己喜歡的原因,也寫得不錯,便以教村子裏孩子的方式,換取一些糧食。

“大爺,如今天下太平,我輩讀書人,當報效國家,恐怕是在此處呆不久了!”張老頭自然早有準備,他自大發現王曉一直在向收取山貨的客商打聽時事,就知道王曉有了出仕的打算,畢竟王曉這樣文人,終究是不適合一輩子紮在土地裏。

“此事,老漢我早就已經知道了,張家村這種小地方卻是留不住以這樣的蛟龍,想走便走吧!”王曉聞言滿臉的秀紅,本以為自己打聽消息的事做的天衣無縫,沒想到竟然早早地被老漢看出來了。

“這是村民為你湊下的三百文錢,雖然不夠你進京趕考,但若是省吃儉用,到長安想來是沒有問題的!”王曉已經跟著村裏的老漢進過一次城了,雖然不清楚具體是山西哪裏,但離長安想來也不會太遠,更何況王曉穿越來的時候,自己每天上班背著的小包也在。

小包裏麵本來有一部手機,自己上課的教材,家裏的鑰匙,一套準備當做獎勵發給學生的水晶吊墜,以及一個打火機和幾盒煙。手機自然是已經丟到不遠處的小河裏麵了,教材也被王曉用來燒火了,因為這兩樣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所有人的理解,而且也難以解釋王曉的身份,自然是早一點銷毀早好!煙嘛雖然王曉省吃儉用的,但還是在這半年裏麵陸陸續續的抽掉了,如今隻剩下打火機、水晶吊墜、鑰匙和皮質的背包。

三百文銅錢雖然不多,但對於這樣的小村子來說,已經基本上是所有人一個月都難以打獵賺到的錢了,這個時代的錢的消費能力那真是高到了一定程度,一文錢基本上能夠買兩個大包子,或者一碗麵條了,一石的糧食差不多才不到60文,一石的糧食怕是夠王曉吃足足一個多月的了,可見這三百文錢的重量!

“大恩不言謝,等一日王曉功成名就,自當報答!”王曉狠狠的跪在地上,給老漢磕了一個頭,然後在站起來。在小村子生活的這半年,王曉一直都在接受村民的照顧,尤其是這麼張老漢,平時打獵攢下的錢基本上都是用來買過冬的衣物的,雖然現在才7月左右,但已經是村民相對艱苦的時候了。

王曉走的時候背著自己背包,一個人都沒有告訴,但那些王曉僅教了半年的學生和父母,還是準備了不少的幹糧送了王曉一程,雖然是唐初,但還是有不少的土匪之類的存在,不過在李家根基的山西,卻還是太平許多。所以王曉自己一人趕路,村民也沒太過於擔心,王曉揮淚別過村中父老,一人踏上了前往長安的道路。

第一站自然是王曉之前來過的小城,城中不過萬餘人,但已經是周邊不小的城鎮了,基本附近的村落的村民都靠這座小城來出售自己的山珍野味,順便采購一些生活必需品。

王曉在小城並沒有直接前往長安,因為王曉還另有打算,雖然王曉在後世是一個語文老師,但對於唐朝的科舉考試的範圍卻沒有明確的認知,王曉頂多算是一個識字的文盲,畢竟後世的教育和如今的教育實在是沒有什麼共同點,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儒家那些經典了,但王曉也隻知道【論語】那四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