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石山五虎將(1 / 2)

書上說我們這種研究玄學的,會觀天堪地之術的人,人生總有缺憾,就像道士口中的五弊三缺一樣,我們家作為端公世家,雖說隻是初窺此道門檻,但難免也會有所影響。幸好我道中人大多能掐會算,懂得趨吉避凶。

但是,人不與天鬥,即便懂些命理之術,也不敢說自己能擺脫命運的桎梏,因此從小到大我就運氣極差,書也沒怎麼讀好,學習成績一直處於班級的中下等水平。雖說我讀書差,但除了我媽會說我幾句,我爸卻是懶得說我。

書沒讀好,自然整天跟一幫不愛學習的人在一起,其中跟我關係最鐵就要屬阿龍了,阿龍的原名叫做劉俊龍,是隔壁劉村,這小子可不得了,上樹可掏鳥窩,下地會挖番薯,在河裏還能抓魚,跟著他是有得吃又有得玩。

記得小時候,經常幹的就是烤番薯,先在地上挖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在坑上架好木枝,做成一個支架模樣,樹枝最好粗一點,不然被火一燒斷了就不好玩了。接著找些枯樹葉小樹條蒿草什麼的放到坑裏麵,這樣前期的準備工作算是完成了,下麵就開始烤地瓜了。

我們一邊會把從土裏挖出來的地瓜清洗一遍,然後放在木頭支架上,然後用火柴把坑裏的樹葉點燃,紅色的火苗在地瓜周圍跳動著,絲絲香味從地瓜裏透露出來,飄到我們的鼻子裏,感覺就像是一種享受。其實我們那時候烤地瓜一半是想吃地瓜,另外一半就是玩,同時也算是打發時間。小時候,娛樂活動少,不像現在的小孩手裏捧著個平板電腦玩,像我們這一代,除了待在家裏看電視,就是出去玩,沒有多少可選的項目,不過跟我爸那代相比,我又算是幸運的,我爸那時連個電視都沒有。

這烤地瓜也是要把握好時間和火候,燒焦了那可不好吃,所以時不時給地瓜翻一下身,讓地瓜被烤的更加均勻是很重要的。等到那些樹枝做成的支架被火燒成灰以後,地瓜也差不多熟了,就可以開吃了。那時候吃著自己烤的地瓜總是覺得非常好吃,特別香。

小時候和阿龍烤地瓜是我覺得比較開心的一件事,但有時兩個人玩還是會無聊點,我們就會找到我們楊村的楊懷寶,隔壁村的崔凡和崔桐一起玩。

楊懷寶是楊九的孫子,楊九也就是九爺,他和我爺爺是同輩人,大家常常走動,我和他孫子自然也就很熟絡,至於崔凡和崔桐,也是讀書讀不好的主,調皮搗蛋得緊,正好可以和我們湊在一塊。

當時我們鎮隻有一個小學,就在劉村附近,我們這些人都是讀同一個年段的,我,阿龍和楊懷寶在四班,崔凡和崔桐在二班,每次放學我們五個人都是結伴而行。

記得那時候楊懷寶個頭小,經常被人欺負,於是我們四個經常幫他找場子,我們五人中,阿龍和崔桐都是大高個,一個人打兩三個都不是問題。至於崔凡,這小子,手陰的很,專挑人家薄弱處下手,我們的五人的信念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必把他打得滿地找牙。這樣一來,我們五個人的名聲便在學校裏傳開了,幾乎沒有人敢惹我們,一時風光無二,我們還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做白石山五虎將。為此,老師沒少找家長,我媽也被我們班的班主任叫去了好多次,想想那時候的時光真是一去不複返啦。

其實,我們幾個也不是特愛打架什麼的,主要是那時候的而學生都是調皮搗蛋,像我們鎮隻有一所小學,鎮裏五個村的小孩都在我們同一個學校念書,各個村都有自己的山頭,同村的小孩不團結在一起就容易被人欺負,而像我們這種不會念書的,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老師壓根就不想管我們,我們隻得抱團取暖,雖說我們幾個不是同一個村的,但都是挨著的,也就混在一起了。

除了平時上學放學一起我們五個周末也經常湊在一起玩。記得那時我們幾個剛好讀五年級,阿龍有一天不知道發什麼神經,就問我:“臭臭,你爺爺是端公,而端公都是跟鬼神打交道的,你小子見過那東西沒有。”臭臭是我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