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疼痛科胃鏡實習第一天。
今天,嚴格上來說並不是第一天實習。
在之前的時候,因為麻醉科的榮主任要求,所以我們十六個來了這裏的人先在麻醉科實習了一周。那一周的事情在日後再說,今天先說在疼痛科的事情。
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是跟著勇哥去無痛胃鏡幫忙,我和超人兩個人一起去。
而周二跟周四的上午則是大查房,會比較累。
還有周一還有周四的下午,則是疼痛科內的治療。
對了,忘了介紹,我是麻醉係的本科生,今年大五,而超人則是一同過來的舍友。
最早的時候我跟超人並不是同一個先去,到了大四的時候才到了同一個醫院見習。
對於超人的事情,以後慢慢再說。
胃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哪怕自己沒有做過,但是大概的也是明白一些的。
而無痛胃鏡,則是在麻醉的前提下進行的胃鏡檢查。
跟手術室的麻醉方式不一樣,雖然都是全麻。但是手術室的全身麻醉是靜吸複合麻醉,也就是靜脈注射麻醉和吸入麻醉同時進行。
一般來說,靜脈麻醉是泵注丙泊酚,吸入麻醉則是七氟醚。
不過胃鏡的麻醉不一樣,因為胃鏡檢查時間大多不會太長,所以胃鏡的麻醉隻是全憑靜脈麻醉,也就是常說的tiva。
胃鏡的麻醉也是使用丙泊酚,隻不過和手術室的泵注不同,胃鏡的麻醉是使用誘導麻醉的丙泊酚劑量快速進行肌注,以使病人進入麻醉狀態。
當然,胃鏡的全屏靜脈麻醉很難維持到胃鏡檢查結束,這是由於丙泊酚的性質決定的,解決的辦法也隻能是在接受檢查的人有蘇醒的征兆的時候再次注射一些。
除了麻醉方式的不同,胃鏡檢查和手術室麻醉更大的不同卻是在於麻醉機的使用。而胃鏡檢查,其實是不會使用麻醉機的,至少在若林所在的醫院是不需要的。
患者從恢複室被推進來,之後會被要求側臥,以方便醫師進行檢查。
患者姿勢擺放完畢後,需要給他們連接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的監測,這兩個的監測是在同一個裝置上,夾在手指上進行的。
除了這兩個之外其餘的都不會監測,而剩餘的操作,也就是在患者頭部下鋪上單子,給患者吸氧,然後固定咬口了。
檢查完畢以後,所有的東西歸位,胃鏡檢查的用品該消毒消毒,患者就被推回恢複室。
至於說恢複室的人什麼時候能醒,這個就要看各人的體質了。
一般來說,門診過來的人檢查完了也就完了,而住院部過來的,卻還要寫四張單子,然後夾到病例裏麵。
這四張單子分別為麻醉知情同意書、麻醉訪視記錄單、麻醉風險評估還有一張麻醉記錄單。
值得一說的是,麻醉記錄單在手術室裏麵是機打的,而在胃鏡這邊卻是要靠手寫。
四張單子裏麵,知情同意書沒什麼好說的,而風險評估,填寫就要顯得‘中庸’一些了,凡是評級的東西至少二級,很少選一級也就是情況最好的。畢竟麻醉都有風險,填得太好很容易被人找麻煩,算得上是自私,所以這些都會填。
必須要說的是,雖然麻醉機不會用上,但是填寫的時候還是會勾選,似乎是因為不勾選就無法收取麻醉的費用。
而訪視記錄單,雖然要求是填寫術前、術後還有術後一天的情況,但是填寫都是在患者推進來之後,按著模板考慮病例來填寫,時間也是找一個合理的時間。
麻醉記錄單沒有什麼太多可說的,收縮壓、舒張壓還有心率、血氧飽和度是要填寫的,畫上一條波動的線。不過這些的填寫也不是實時記錄的,都是看一個數值後在其附近適度波動,看起來很合理,其實都不是真實的。
除此之外,有個手術的時間,一般都是一個多小時,雖然胃鏡檢查基本達不到一個小時,不過跟麻醉機的勾選一樣,麻醉時間不到一個小時無法收費,醫生也是人,也需要吃飯。
對了,機打的單子也是手工填入,所以前麵說的跟手術室的差不多。
一上午的事情並不多,但還是做到了中午十二點半,休息了。
下午的時候,兩點二十就到了,對比以往在麻醉科的日子,這已經算的上晚了。
可是……老師你們怎麼兩點五十還沒有出現?
再不出現……若林我可不奉陪了啊?!
畢竟,科裏的無線可真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