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麗水有佳人(1 / 2)

“燕趙之地有麗水,麗水有佳人。”衛央站在江畔,望江興歎。

無數個日夜的奔走、逃亡,身後是無窮無盡的恐懼與追殺,下一步更是未知的茫然,隻有左手的那把劍、右手那隻小手和心中的那個人是她活下去的勇氣。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對於衛央來說,即便一切都已隨著秦國的車輪和鐵騎化作曆史的塵埃,她的心中也容不下一個“趙”字,與“趙”不共戴天,要麼走,要麼殺。為了兒子,衛央選擇走。穿越大半個趙地,他們來到燕國地界。

“娘,你看,我們到了燕國了。”公孫羽指著荒草叢中的一塊石碑對衛央笑道。母親曾對他說,要帶他到燕國找一位劍術先生。

公孫羽雖然壯誌少年,卻並不想習劍,因為父親的故事告訴他,即便手刃千軍萬馬,到頭來還是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兒,他要習文,舌戰群儒!以理服人!但是,年少的公孫羽並不知道,他所屬的時代,白馬非馬,很多道理是說不通,唯有手中的劍才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雖然現在他們母子流離失所,浪跡天涯,但是,至少,還活著!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父親當年手中那把利劍的護佑。

“是啊羽兒,我們到了,隻要找到了鬼穀先生,就能知道你父親的下落。”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衛央知道,這是唯一讓公孫羽願意前往燕國的原因。

那些逃難的人們不斷湧入燕國,因為此時的薊城郊外正在進行一場施粥義舉。秦國崛起,諸國惶恐,為保國土,諸國陰謀陽謀層出不窮,希望能在危機中力挽狂瀾。任何時候,戰爭的最主要因素都是人,何況冷兵器時代?燕王希望通過施粥這種義舉來贏得更多誌士和士兵。所以薊城施粥,便是燕王下令所為。

不管日後這將證明是燕王的善意或惡意的謊言,至少現在,這數千人的肚子餓了,他們需要吃飯,而燕王給他們飯吃,這就夠了。

“娘,我肚子餓了。”畢竟還是個孩子,又趕了那麼長時間的路,公孫羽看著前方那些人從燕軍手中領到吃後那種滿足的樣子,不禁咽了一口唾沫。

衛央看著兒子樣子,心中又想笑卻又不是滋味。她撫了撫公孫羽的發髻,苦笑道,“好,咱們過去跟軍爺說說。”衛央說著,不禁覺得眼前一黑,突然暈了過去。直到被兒子扶住的那一刻,衛央仍然覺得自己是不會倒下的,但是,連月的擔憂和勞途讓她體力不支,當她似乎看到希望而放下警惕的時候,她倒下了。

“娘?!”公孫羽趕緊扶著母親靠坐在大樹下,從小耳濡目染讓他知道如何處理這些突發情況。公孫羽先是掐了母親的人中,衛央終於醒了過來,公孫羽隨即用衣袖給母親扇風,衛央緩了過來,看著母親蒼白的嘴唇,公孫羽拿出隨身攜帶的葫蘆給母親喂水,“啊!”甘露潤喉,衛央終於緩過一口氣,“娘老了,一點點累都受不了了,多虧我的羽兒。”看著懂事兒子,衛央苦笑道,想起自己坎坷一生,衛央眼前不禁模糊。

就在衛央強忍著淚水的時候,公孫羽的眼淚已經落了下來,“娘不老,是娘累了,羽兒不孝,羽兒這就去拿粥給娘喝,娘喝了粥就會好起來的。”公孫羽說著,狠狠擦了一把眼淚,起身朝施粥台跑去。

“羽兒……”衛央沒能叫住。

“叔叔,能給我一碗粥嗎?我要給我娘喝!”公孫羽撥開人群,擠到施粥台前對施粥的軍士說道。

施粥的軍士一看是一個小孩兒,兩人相視一眼,露出輕蔑的微笑,“想要粥?先扛起那擔柴火再說!”說著,軍士指著施粥台旁邊的一擔柴火,足足兩百斤,原來,燕王施粥是有目的的,為了挑選日後能為他打仗的人,燕王規定在施粥台邊放置一擔柴火以試人力。兩百斤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不算太難,但是對於公孫羽,卻是不易,他看著眼前的擔子,又回頭看看坐在樹下的虛弱的母親,咬咬牙走向前去。

所有人都開始議論起來,這小身板如何扛得動這擔子?

“何必跟一個小孩子一般見識?”

“這不是害人嗎?”

“少給他點粥得了,也算給自己積德。”

“誰說不是?”

或許這些人中有一路跟著衛央母子過來的,看到軍士這般為難公孫羽,便私下打抱不平,這議論便蔓延開來。兩個軍士一聽,似乎也覺得有些過分,不過麵子上總是過不去,便擺手道,“看你是小孩兒,軍爺不為難你,但是這裏人多粥少,這粥不能白給。這樣吧。隻要你挪得動這一擔子柴火到那邊的台階上,我們便施粥與你。如何?”軍士說著指著擔子旁邊的一個台階笑道。

“這跟扛起來有何分別?”

“就是,小孩子怎麼挪得動?”

圍觀的人們又議論起來。

但這一次軍士可沒有在意。

公孫羽緊緊盯著軍士的眼睛冷冷道,“此話當真?!”

“君子一言。”一軍士道。

“駟馬難追。”另一軍士應和。

“好!”公孫羽說著,挽起衣袖,朝柴火走過去。

眾人一看,又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