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北海城(1 / 2)

鮑渠覺得少情報渠道,情報渠道第二日就誕生,而鮑家的第一個情報部門負責人自然而然是徐澤無疑,說來也奇怪,徐澤對政務遠沒有打造一個情報部門更有興趣。

新的情報部門被鮑渠任命為東緝事廠也就是所謂的東廠,倒不是鮑渠想要仿一仿明朝的情報部門,而是實在沒有什麼順耳的名字,皇城司、錦衣衛之類的又太過明顯,選來選去也就是血滴子和東緝事廠最合適,但前者像殺手組織更多過情報部門,所以被鮑渠摒棄。

東廠廠督這個身份徐澤還是非常滿意的,不光是對自己成為情報部門一把手滿意,更是對東緝事廠廠督這個名字滿意。

身為鮑渠的第一個情報部門,東緝事廠的待遇自然是各部門裏麵最好吧!薪酬是衙役、縣兵們的一倍暫時不說,光是那身上的武器、衣服就遠不如普通衙役、縣兵、團練營鄉勇能比的。

短弩、城牆飛爪、短刃、長刀、萬能鑰匙、信號煙花、電擊棍、辣椒水等等,另外他們的製服是仿錦衣衛狼袍服,額外還有十餘套形形色色衣服,有老農、有商販、有商賈還有官員製服,這些都是用於偽裝其他身份。

東緝事廠第一批探子有多少人隻有鮑渠和徐澤才清楚,而這些探子平日裏就偽裝在市井當中,沒有吩咐就各自為營,有吩咐才是化被動為主動。

東緝事廠分為外圍、番役、檔頭、大檔頭四個等級,其中外圍互不相識,一位番役多半負責幾十甚至上百外圍,外圍也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他們隻會零零散散的幫助探聽消息,歸番役一人統領。

番役以上就是檔頭,這是各地的主要負責人,他們的職責是傳遞上麵吩咐下來的命令,然後遞交下麵帶回來的消息,這是東緝事廠的骨幹力量。

大檔頭一共有六名,分別被稱呼為大檔頭、二檔頭、三檔頭、四檔頭、五檔頭、六檔頭,六位大檔頭各自負責的麵不同,有的負責審訊、有的負責緝拿、有的負責消息歸攏、有的則是輔佐廠督負責全麵工作,六位檔頭的一二三四五六也是權力大小的排名。

東緝事廠的事情安排妥當的時候已經是9月中旬,這個時候鮑家寨的第二期玉米、第三期稻米已經收割完成,整個鮑家寨玉米儲量76000餘石、稻米70000餘萬石。

同一時間黃縣公田也已經整理統計出來,被各大族侵占的土地加上劉家幾大家族被充公的土地,這些加起來大概有六萬餘畝,如果明年這些土地都種上高產量水稻,那麼光是公田就能供應十萬大軍。

因為豐收的緣故,如今鮑渠接納起流民來也不再縮手縮腳,甚至他還安排人專門前往青州府和北方,引導流民前來黃縣,而現今黃縣的流民數量已達到六萬餘人且多半都是青壯和年輕女人。

鮑家寨的糧庫現在已經修建完成,新的縣城被鮑渠改為北海縣,縣址就在鮑家寨的不遠處,原本選定的縣址不是這裏,但猶豫一番最終還是改在這裏,因為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感情,鮑家寨附近都是最好的選擇。

規劃中的北海縣是郡縣一級,占地可容納六萬人,現在鮑渠也不缺資金,於是幹脆直接買來大量的水泥,水泥加上那些開采出來的青石,預計十二月份北海縣的城牆就能建造完成。

大量的流民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如果不是這樣鮑渠也不會狠心購買大量的水泥,要知道光是這些水泥累計下來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花費。

鮑渠忙北海城的事情,徐澤忙情報部門的事情,不過黃縣那位富家公子也沒有忘掉,黃家家主雖然找上門但卻被鮑渠拒之門外,徐澤那裏他也去過,可也是同樣的結果。

八年牢獄、十二兩白銀是最終的結果,比料想中的結果要好很多,要知道一開始賠償金隻是十貫通寶,十二兩白銀算起來已經等同於二十貫通寶,賠償金高出一倍。

賠償金是小事,八年牢獄也能夠接受,但這背後的結果讓黃家的家主不由心灰意冷起來,如果不是黃家是自己的本家,估計黃家家主都有棄之而去的想法。

自家成員竟然被縣衙判決,這簡直是天大的恥辱,第二日就有幾大家族的子弟跑去縣衙鬧事,縣衙衙役毫不留情的持刀動手,當場砍死六人,抓捕八人,而這八人也在當天被徐澤以衝撞府衙判決秋後當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