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長,你聽說沒有,咱們黃縣就快要改為北海郡,到時候咱們就都是郡兵的身份,你這屯長怎麼也是校尉級別。”團練營操練場上,一位流民出身的鄉勇很是激動的對著韓琦說道。
韓琦本是一個小小什長,不過運道比較好,自身也算是有能力,上麵有屯長的照顧,現在又趕上整編,所以才一躍成為屯長級別的中層軍官。
說實話,鮑家寨的鄉勇團練營雖然沒有階級,但本地的佃農比外來的流民機會多那是肯定的,畢竟如今鄉勇團練營的長官都還是本地佃農青壯。
韓琦一個外來戶能夠在短短時間裏成為屯長,在流民出身的鄉勇裏絕對算是攀升的最快的,這也是他對鮑家寨忠心耿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校尉?副團練使可是答應給我一個果毅都尉。”
韓琦不屑的一笑,朱梁朝廷沿襲的是唐朝的府兵軍製,基層軍事單位為折衝府,折衝府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一千二百人,中等一千,下等八百,折衝府設有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別將、長史、兵曹參軍各一人。
在折衝府之下就是團,團三百人,團有校尉和旅帥,再下就是五十人為隊、設對正、副,十人有火,設火長一名。
校尉不過才是三百人的軍官,雖說現在韓琦不過是百人屯長,但剛經過整編的屯長管轄至少三四百人,從一個軍事主官到副官,倒也說不上什麼升官。
雖說都尉和校尉完全是兩個概念,但在校尉上容易獲得的功勞遠不是都尉能比,當校尉也許三四年就能夠積蓄功勞成為果毅都尉,並且憑借功勞再不用三五年也許就能夠成為折衝都尉,可直接就是果毅都尉,韓琦就是想要找功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些話自然不適合對下屬說,升官總歸是一件好事,讓下麵人有消極狀態可不是他這位屯長應該幹的事情。
“我滴乖乖,果毅都尉就是從六品吧!那俸祿估計有一石玉米麵麵吧!”
瞧見自己副官那一臉沒有出息的模樣韓琦就忍不住撇嘴:“最差的也是從六品下,有的折衝府果毅都尉還能是從五品下,咱們青州府的長史也不過才是正六品上,差著一個小階級呢。”
想著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也能夠成為一府長史那樣的高官韓琦就忍不住內心的激動,當然他也知道這件事並非就已經是定局,他的老上司雖然答應他,但是開封府那邊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新編的鄉勇團練營共萬人,團練使自然是徐璟,副團練使為吳仲、孫圭,人一多自然就難免的開始有派係之分。
韓琦準確來說是吳仲的人,畢竟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是吳仲提拔起來的,繼而自己的老屯長被委任到吳仲身邊當親兵統領,他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真正成為吳仲派係的一員。
吳仲的戰俘派係,當然現在可以叫北方派係,畢竟如今都是一家人老實說戰俘不太合適,而都是北方來人,叫做北方派係最正常不過。
第二就是外來派係,同樣是北方人,但都是流民的身份,所以被成為外來派係,因為無論民生還是當初選拔為鄉勇的時候都是孫家來負責,所以這方麵孫家占據主要影響力,孫圭也是名副其實的代表人物。
徐璟不用說,鮑家寨的老佃農青壯都是偏向他的,說起來家中的老人都是看著徐璟、鮑渠、徐梓一起長大的,這是從小二少爺、二少爺叫出來的感情。
論勢力自然是當屬徐璟最大,倒不是他鮑渠小舅哥的身份,而是老鮑家寨佃農們都在團練營裏擔任中層以上軍官,真正把持著軍權。
排行第二的就是北方派係,因為軍中的悍卒、什長基層軍官都是他們,第三才輪的上流民的外來派係,不過他們人口基數最大,反倒是潛力最大的一方。
其實這些派係都是下麵人胡亂宣傳的,至少徐璟和吳仲從沒有承認過,吳仲也不會承認這種事情,畢竟準確說起來他還不是戰俘出身而是流民流亡到鮑家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