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州回來,端午到了。張家一如既往四季禮、節禮不斷。大有一副長此以往態勢,不過林家也不會忘記這結姻親。投桃報李,林家也是沒事找事送東西過去。各房走動這十年時間內,很是頻繁。典型就是一直沒有帶著家眷京城兩個林家人,端午時候就去了張家。顯然而意見,這兩個禦史成了張閣老下臣中領軍人物。不過他們也不意,橫豎自家家族宗母就是張家女。偏要撇清關係話,也就顯得奇怪了。

端午時候,張雲溪帶著黛玉包粽子。這是南邊禮,實際上端午這個節氣一直鮮卑人中不怎麼流行。後來還是因為本身可以用來慶賀,才慢慢興盛起來。作為一種社交節來使用。至於粽子,北人多喜麵食。南邊包粽子時候,很多隴西地區人則製作各種麵塑。雖然沒有年和豐收祭時候隆重,但多少也是一種氣氛。

粽葉選擇是去年采摘晾幹寬綠竹葉,雖然沒有葦葉寬大,隻有不足三隻寬。但勝包出來粽子小巧可*,很得一些貴婦喜歡。

黛玉拿著一枚張雲溪包好粽子,看著上麵纏繞五彩線:“也不知道當初是誰發明,真是看得十分精致呢!”

“初啊……”張雲溪速包好一個放一邊盤子裏:“民俗中有說,屈原大夫跳進汨羅後周圍民眾不願意他身體被河水中魚蝦騷擾,就用葦葉包裹了煮熟粟米投入江中。後來因為讚揚他氣節,才有了端午節。包粽子習俗也就延續了下來。不過我看來……”張雲溪一邊包著一邊講:“我看來,端午行程可能要早一些,或許夏商時期就有。上古,端午這個時間正是梅雨結束稻田努力生長時候。南方地區這個時間期盼是豐沛雨氣陽光。這兩者聽著有一些相悖,可是人們期盼是白天陽光燦爛,而夜間雨水豐沛。這樣稻穀就會生長很好。可是並不是每年都能夠有如此好天氣。”

張雲溪放好一個粽子,看著黛玉小心給她好不容易包好粽子纏上五彩細繩,停下手中活計拿起一邊涼茶喝了一口:“知道旱災時候,要供奉什麼神明嗎?”

“不是皇帝想上天祈求雨水嗎?風婆……雨師什麼?”黛玉一臉奇怪,她從不覺得一個節日會同祭祀有什麼關係。

“不是喲!”張雲溪笑著端著茶碗,想了想道:“漢前,遇到水災人們會祈求荒神降臨,將作亂雨師驅逐。但是幹旱難耐時候,人們求得是應龍。古有龍神降雨傳說,實際上也是從這裏來。所以啊……我猜測,早端午,實際上是用來供奉這兩位遠古神明。並且這種傳統應該是由黃河地區人帶到江南地區。不過是小部分人使用,有可能祭祀方式並不完全。並那個年代動亂和戰爭很是頻繁,城邦之間人也會相互敵視。後來,慢慢地也許真是因為感懷屈原氣節,才慢慢演化而成現端午。你看,現感慨屈原氣節沒有多少,但是喜歡節日熱鬧氣氛下同家人朋友一起卻很多,不是嗎?”

她語氣輕柔,帶著不容人拒絕溫婉和壓製。黛玉聽後雖然有些異議,但還是點了點頭。畢竟之前伯母說了隻是自己猜想,而且現感懷屈原大夫確不多。大多數人都是節日氣氛下,讓平日生活有些色彩。家庭不是很好人家,也會這一日做風聲一些。

張雲溪見她繼續糾結那已經皺巴巴竹葉,笑著說:“你這樣是不行!來,跟著我做。”她用一邊帕子擦了擦手指,靈巧拿起一個竹葉,讓黛玉跟著她一步一步包。黛玉左右看了看,後好不容易才摸清楚這套脈絡。

晚餐時候,林晗看著碗裏兩個顏色橙黃粽子,那是用臘肉和南邊來水果融合一起包。可是一個看起來清秀可*,另一個卻看不出形狀來。他看了看姐姐和母親,然後默默先咬了一口那看不出形狀,細嚼慢咽後吐了一句話,讓張雲溪抬頭看舞廳,半天沒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