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容器巨闕(2 / 3)

戚少陵也知道,但他之所以選擇巨闕,是因為巨闕那所謂的內氣空間是最大的,比丹田還大,因為內氣的常年囤積,人的很大一部分內氣都聚於其中,穴竅的空間也越來越大。當然這個空間不是三維意義上的空間,而是意識形態上的空間。

這很好理解,如果一個池子要向另一個池子輸水,那麼首先要把第一個池子灌滿了才有可能漫出池岩流向別的池子,而巨闕這個池子還還很特別,它隻有一個出口,除了進口都被封得死死,常年累月下來,這座池子變得越來越大。也許你會問,為什麼別的池子沒有被撐大就隻有巨闕呢?那是因為隻有巨闕這座池子隻有一個出口。

戚少陵已經確定了以巨闕代替丹田了,他要用這個人體最大的池子來修煉,及踏入修行界。

那麼接下來就是要考慮怎樣代替的問題了,丹田的作用就是作為容器,那麼巨闕要代替丹田,就要接過丹田的作用。戚少陵有些想不通,問道:“丹田裏內氣的進出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福伯是一個修煉者,他很明白內氣運行的原理,回道:“嗬嗬,沒想到你還沒進入修行界,就問出了這個問題,說明你的悟性或者是覺悟很高!”

“呃?”戚少陵感覺有些莫名。

“這就是境界了,內氣的主動與被動就是修行初階的境界,修行的初階可以分為兩個境界,通脈與聚氣。內氣的被動運輸叫做通脈,主動運輸叫做聚氣。進入通脈很好理解,就是內氣被動的打開身體的某些經脈關節,走入未曾進入的經脈當中,之後當你能夠主動的引導內氣的走向時,那麼就進入了聚氣階段;每個人的大經脈都是通的,隻有小經脈才是堵塞的,這也是上天送給我們的見麵禮。”

戚少陵疑惑的問道:“通脈與聚氣?你是說我們每個人從生出來開始就擁有內氣了?”

“不是!剛生下來時,我們體內的不是內氣,而是先天之氣,隨著人的成長先天之氣會逐漸的轉化為內氣,可能你還不知道內氣到底是什麼,所謂的內氣就是指人體內的陰陽調和之氣,它是人的根本,沒有它人是不能生存的。”

戚少陵消化了一下福伯所說的東西,發現福伯還是沒有講到本質上的東西,也許福伯也沒真正的理解丹田的作用。

從古至今人類已經有幾億年的曆史了,修行者的曆史也有幾百萬年之久,不可能沒有人想過用其他的穴竅來代替丹田,那麼世間沒有出現以其他穴竅為容器的修煉者,那麼就說明那些人沒有成功!可以想見丹田的作用並不是福伯說的那麼簡單。

不管福伯說的還有什麼遺漏,戚少陵都不管了,他就要試著用巨闕來代替丹田,因為這是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吃過了那單調的晚餐,戚少陵回到洞中繼續思考著他的千古壯舉。

究竟什麼是修行?修行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用丹田?為什麼不用巨闕?

戚少陵的思路又回到了原點,他現在是被弄糊塗了。可是修習究竟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天下能回答的還真不是很多,要讓他這麼個想運用巨闕當容器的瘋子來回答,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想著想著他就在煩悶中睡著了,他再次進入了夢境之中,又是那遍金色的海洋。

這次他沒有再發狂,沒有再寂寥,進來以後他大喊道:“老人家,您在哪?快出來,我有問題問您。”

“呼!”仿佛一陣微風吹過,老人的身影出現在了戚少陵的身旁,微笑著問道:“孩子,這才過了多久,怎麼又來了?有什麼就問吧。”

“老人家,您說過可以給我肯定的答案,那為什麼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成功過呢?”

老人依然保持著微笑:“誰說沒人成功的路就是死路?誰說沒有槍頭就捅不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