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1 / 2)

一場災害能看出來的東西並不多,卻正好能看出來誰在真正在危機關頭舍小家為大家,誰為村裏辦事盡心盡力,而又是誰在悄悄地往自己家偷救災品,幹損人利已的事情。

龔大廚領著本村柱子滿囤他們幾個年輕人,後麵兩位在張家口村有親家的大嫂推著兩架板兒車,帶著三十七個小孩兒,浩浩蕩蕩地繞路回村。

劉紅征領來的那七八個村民,比龔大廚他們多留了一天,在幫著凹子溝結束原村的清理後,也回村裏了。

劉紅征帶著少梁跟克生多留了三天,最後一批離開凹子溝。隻不過,這一次,劉紅征隻帶著少梁克生他們回了張家口村收拾了行李,就改道回城了。

回城之前,劉紅征發布的一紙征兵告示,引出四鄰八鄉一場轟動。

征兵,對窮山溝裏的人來說,是多麼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就是在鎮上和城裏,征兵站都要擠破了頭,沒有關係跟本就報不上名。一聽說征兵的事,兩個村的人都沸騰起來。

劉紅征在張家口村跟凹子溝裏住的這些天,就在暗中為部隊物色人才。而眼下凹子溝的困境,又讓劉紅征擴大了征兵的範圍。

凹子溝裏十五歲以上十七歲以下的青年,劉紅征揀著性子踏實人品正直的人家,直接征兵帶走了十五位。

那些因為孩子偷懶不爭氣,沒被劉紅征看上的人家,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等劉紅征回張家口村給少梁克生他們取行李時,張村長已經帶著村裏的年輕人迎出了二裏地。

劉紅征在張家口村呆的日子更長,召哪家的孩子入伍,自然心裏更為有數。別的不說,先前跟著他積極救災的七八位老鄉,每家都有一個名額。

磚窯廠也有幾位跟少梁克生走得近的青年,劉紅征也見過,這些人也是品行優良。

另外,柱子幾個因為跟少梁克生更熟,劉紅征也給了他們幾個名額。山裏的後生肯吃苦,人實在,又跟兩人感情不錯,幾年之後,這些跟少梁克生走得近的孩子,將來也更容易成為兩家小子的左膀右臂。

滿囤是這幾人名單上的頭一個。

名單劉紅征給了村長,村長就挨家挨戶地去征求各家的意見,實際上就是報喜去的。

一個征兵名額,對於深山裏的農家子弟來說,就是一次徹底改變命運的機會。對孩子參軍的家庭來說,這也是改變整戶人在村中地位的一件大事。

柱子眼界窄,一心想著跟滿囤學做小生意,發大財。滿囤提點了他幾句,他才依依不舍地回家收拾行李去了。

村長把報喜的紅紙貼到了王家小院的門口。

王氏心裏也在猶豫不決。一方麵,她想讓兒子光光榮榮地去當兵,當兵多光榮;另一方麵,她又怕兒子有危險,從心裏頭還是想讓滿囤繼續上學。她自己左思右想,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幹脆又把拿主意的事兒,交給了滿囤自己。

滿囤當然不當兵。當兵耽誤他時間。不過,他旁的沒說,隻跟他娘解釋,自己讀了書,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滿囤瞧著王氏好像也沒把當兵看成是天大的事兒,心裏也是一陣輕鬆。劉紅征把他列到了征兵對象名單上,倒真是大大的出乎他的意料。

少梁克生起先在他們村兒的日子裏,沒少被他搜刮,後來還跟著他跑東跑西,在地裏吃了不少的苦。

滿囤覺得這些小把戲肯定躲不過劉紅征的眼睛,他勢必是不會讓自己繼續跟著少梁他們,把他們都帶上歪路的。

沒成想村長對著王氏的麵兒,把他大大地誇讚了一通,特別提到劉首長對王滿囤的看重。兒子被村長這樣稱讚,王氏臉上極為榮光,簡直比什麼都開心,不過開心歸開心,就是不開口答應兒子去參軍。

就在當天中午,劉紅征的新兵隊伍出發了。幾輛牛車上,參軍的農家子弟披著紅花,稚嫩的臉上神采飛揚。

滿囤也跟在送別的隊伍中,專門拎來的一個大籃子裏頭,裝的是王氏專門做的油渣餅。

王氏很喜歡少梁,一想到今後可能現也見不著這個斯文有禮貌的城裏小子,她就跟自己兒子要參軍離家一樣難受。

少梁克生臨走前還專門來跟一家大小道別,王氏就紅著眼圈兒,使勁兒的往兩人的衣兜裏塞點心。

小七也抱著少梁的腿兒,一個勁兒的嚷嚷嚷著不走不走,秋貴兒賣了雞蛋養你。

連平日裏最愛跟少梁他們玩鬧的小四一下子也變得蔫頭蔫腦,末了找了條小手帕,打了個鼓囊囊的小包袱,把他自己最心愛的彈弓花生什麼的都塞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