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到家後,吳橋姐姐幫著整理繈褓還有喝動物的奶水。
“嘿,”吳橋對孩子道,“那個人,談衍,是你的父親,你知道的吧?”
孩子的反應就是沒有反應。
吳橋又說:“我也是你父親。”
孩子的反應還是沒有反應。
吳橋又是皺了皺眉,問自己的父母、姐姐:“他怎麼就曉得吃喝拉撒?”
姐姐白了吳橋一眼:“你那時也是就曉得吃喝拉撒。”
“不可能吧?”吳橋想了一想,“我是那樣?”他覺得自己即使剛剛出生也會想要思考。一天天光揮霍在吃喝拉撒上……吳橋想想就覺得非常地可怕。
“當然!”姐姐凶了吳橋一下,“爸媽帶你很不容易的!”
“……哦。”
不過,大概是懷著“即使他不懂可是我懂啊”、“不管怎麼樣都不能浪費”、“隻是潛移默化也是好的”之類的心思,吳橋在照顧孩子生活之餘開始開始做“早教”。
“我給你講一個故事,故事裏有一個道理。”吳橋道,“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大魚。得到魚的人架起篝火煮了魚,吃得狼吞虎咽,然而不久便餓死在了空簍旁。另一個人提著魚竿艱難行走,可當他看到不遠處的海洋時,他用盡力氣眼睜睜地看著海洋死掉了。後來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魚竿和魚,可是他們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兩人合作,一邊吃魚一邊跋涉,從此,兩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談衍:“…………”
吳橋又說:“明白了嗎?這個故事講了兩個道理。做人不能目光短淺,隻看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規劃以後會倒黴的。如果自己不能解決眼前問題,那就尋求與他人的合作,隻有這樣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這樣的故事,要多少吳橋就能講出來多少。他從小看《星際讀者》之類的書,裏麵很多文章他都耳熟能詳。後來,在與共和國的戰爭勝利後,他曾寫過一篇文章,文章裏麵回憶了心酸展望了未來,然後拿給紀遙讓紀遙去問問能不能刊登在《星際讀者》上麵,結果,紀遙完全無視了吳橋的請求,直接替他發在政府網站上了。
談衍又是:“…………”
吳橋問:“怎麼了?”
談衍說:“要讓他這麼早就開始喝雞湯嗎?”
“……”吳橋有些不滿地道,“讓他有點印象,這樣以後再教他時他就可以學得快些。”
談衍再次:“…………”
吳橋看著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他……應該會是一個有成就的人吧。”
他本想得到談衍的讚同,沒有想到,對方卻是沉默了下:“其實……我不希望他和你一樣。”
“嗯?”
談衍歎了口氣:“我倒覺得,健健康康平平凡凡,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一輩子在一起就好了。”
吳橋:“……”
談衍又說:“我之前的十五年每天都在擔心會失去你……我不想之後的日子又都在擔心失去他。”
吳橋沉默不語。
一旁的姐姐卻是有一些好奇,不知道這樣的兩個人,到底會教出一個怎麼樣的孩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