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顆豆豉一餐菜(1 / 1)

第十章一顆豆豉一餐菜

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既樂。

————唐王健《田家行》

天上掉餡餅,還要起得早。

天上掉大米,晚了撿不到。

那是母親大人教給我的勤快詩句。

在我們周圍,在我們身邊,流傳著許多既勤快又能吃苦耐勞的頌歌,還有掉到苦缸裏也能忍受的傳說。

就拿節儉來說,有人達到的程度,令人叫絕,目睜口呆。

幾十年來、因為工作關係,我在祖國大江南北,在部隊、在工廠、在鄉村踏訪過千萬次,積累下活靈活

現的人和事,是一輩子也寫不完的書。

話說江西豐城一個小村莊,有一位農民伯伯,人稱老節,是遠近出了名的節約人物。

人家吃餐飯,下飯菜要兩菜一湯。老節有特色,一顆豆豉就是一餐下飯菜。

而且,豆豉不用去買,不花錢。

他從菜地裏拔來了黃豆,曬幹後,醃做成豆豉。

人家用豆豉,是在炒菜時放幾粒,給菜上味。也可以把豆豉泡在碗裏浸幾天,做成醬油給菜上色。

老節用豆豉是當成下飯菜的。

吃飯時,他左手端著碗,右手拿著筷,蹲在家門口,就拉開了吃飯的架式。

端出來兩個碗:一個飯碗,一個菜碗。

那鴕大的菜碗裏,隻有一顆黑黑的豆豉。

豆豉找不到夥伴,孤獨地在碗中滾來滾去、巴不得早點點滾進老節肚子裏去。可老節偏不讓它那麼輕易

地到自己肚子裏滾來滾去。

隻見他夾起豆豉,伸出淡紅色的舌頭尖尖,將豆豉外圍舔了一遍,嚐到鹹頭後,把豆豉返回碗中,任它

做無味的滾來滾去的運動。

這就吃好了第一碗飯。再到屋裏,盛來第二碗飯,夾起豆豉,用大板牙把豆豉的頭頭、尾尾巴巴咬去一

層皮,再把豆豉返回碗裏,任它做無皮的滾來滾去的運動。

這就吃好了第二碗飯。三到屋裏,盛來第三碗飯,又要夾起豆豉,夾不到。

卻原來,那菜碗是擱在門檻邊石板上的。此刻,已被一隻尋食的雄雞打翻了。

那豆豉滿身泥沙,不能滾來滾去了。

它被雄雞琢得一上一下做作跳躍運動。

喔-唏?-

老節怒斥雄雞!

從雞口奪回豆豉,把它撫摸了一遍。

遍體傷痕、體無完膚,已經不能滾來滾去的豆豉,被老節三批次啃咬後,才跟著老節第三碗飯的飯隊伍

,開進了老節的肚膛裏。

老節吃完飯,就開始回味起菜肴的鮮美??????

自然災害三年中,人們普遍挨餓,有人甚至被餓死。可是,有一家人,卻沒有遭災,沒有去討飯。

這得感謝他奶奶。新中國成立初期,有幾年的日子不錯。家中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吃飯,碗裏吃剩下的

米飯亂潑亂倒。奶奶於心不忍,在地麵、在牆角、在溝裏,撿起米飯來洗幹淨、曬幹了,裝進麻袋,儲

存到一個房間裏。日積月累,儲量越來越多。60年初,全村人無米下鍋,集體去討飯。子子孫孫走出門

時,被奶奶拉住了手。告訴說,家中有米,不用去討。

全家人就靠著奶奶多年撿到的剩飯幹,度過了災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