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戲外戲(1 / 1)

第185章戲外戲

我們在軍醫院演出《杜鵑山》。

那是1973年中秋節的晚上.

皎潔圓月掛星空,彩雲在追月.

阮是創作員,還兼著舞蹈、戲劇演員、燈光音響

操作員。外加小鑼奏樂員.

小鑼,我們叫它:忑忑.

小鑼,因鑼麵較小而得名。銅製,圓形。

演奏時用左手指支定鑼內緣,右手持一薄木片敲擊發聲。

它的音色明亮清脆。

小鑼在京戲中也稱京小鑼,它與大鑼在京劇中隨著表演動作的節奏敲擊,起著襯托和加強效果的作用。它在鑼鼓曲時,除有時突出其音色特點外,也敲擊花點,起著豐富合奏的效果。

小鑼發音高或較高,鑼麵中央有個稱“心”的小平麵,鑼光分大、中、小三種,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

鑼邊無孔,不係鑼繩,以食指關節處提鑼內緣,右手執鑼板擊奏,俗稱手鑼,民間稱之為鏜鑼,京劇中奏者稱京小鑼。名稱雖異,奏法相同,隻是大小尺寸和重量有別。

小鑼是色彩性樂器,音色柔和、清亮,常圍繞著大鑼的重音,作各種裝飾性的演奏。在戲劇伴奏中,常以各種打法來配合演員的動作,以烘托氣氛。左手拇指的第二關節,與食指第二關節,中指第三關節對捏鑼扳,就像捏著一張大薄餅.

右手持鑼片敲擊(長約17公分的竹片),以鑼片下端側麵斜棱擊打鑼門或鑼邊而發音,打法也與大鑼大致相同,分放音擊、邊音擊、悶音擊等幾種。打法有重擊、輕擊、悶音、掩鑼、揣鑼、打邊等。

一不小心,忑忑會被打跌在地上.

新手打忑忑,會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生怕敲著敲著,忑忑從手指頭上飛走.

小鑼音色柔和、清亮,在戲劇伴奏中,常以各種打法來配合演員的動作,以烘托氣氛。小鑼是色彩性樂器,常圍繞著大鑼的重音,作各種裝飾性的演奏。多用於文人、女性或詼諧人物(如醜角)的上下場和配合各種表演上的小動作。

在京劇中一般用於文人、女性或詼諧人物的上下場和配合各種表演上的小動作。打法有重擊、輕擊、悶音、掩鑼、揣鑼、打邊等。

演出過程中,醫院派出了一個女兵小分隊在舞台左右側擺好一盆一盆的洗臉水;盆上擱著一條一條的新毛巾;放著一筐一筐跌的鮮柑橘.

我們的演員一下場,女兵們就圍上來,遞給毛巾擦汗,剝開柑橘送到演員嘴邊,關懷得細致又親切。

阮打完了一段忑忑,離開隊樂,要上場演戲。

從天幕{舞台後麵懸掛的大布幔,演出時配合燈光以表現天空景象}後麵走。

下麵是燈光池,布景池,燈光直照後台天幕。

阮從天幕後一條狹小的路上行走,從右台到左台,去準備上場,狹路相

逢,路上,站著下場的柯湘女演員向莉莉,在那霸著路,舉手抹脂塗粉,可能

在補妝。

見阮過來,不讓路。

阮說:

我要過去,你背過身去,貼著牆囉。

女演員偏不,說:

從我麵前過去。

阮說:

過不去。

女演員說:

傻蛋。

阮就從女演員前身上挨過去。

女演員一把摟住,說:

抱你過去。阮說:

抱是不要緊的。

不要撞到你。

女演員說:

撞到沒關係。

撞了幾分鍾。

女演員才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