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一紙情深烈馬河畔(1 / 1)

第190章一紙情深烈馬河畔

一紙情深

有一次,我寫的文章草稿中,有一頁紙不見了,壓風機班的戰友們全部出動,在帳篷內外翻了個底朝天。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湖北籍的戰友,長得胖胖的,十分粗壯又有勁。幫我找那張紙,急得大喊大叫:

誰拿了?誰拿了!是不是摖屁股了?趕快帶我去茅坑撈起來!

話雖不大雅。

可他的心,是真真切切的。

最後,在我床鋪的墊褥底下找到了那張紙。

活到現在,我都記得鐵道兵戰友對文字比海深,比山高的大情大義!

阮友水元河

寫於11.04.25

烈馬河畔

1974年。

我們師部駐紮在河北圍場縣城。

每年一次的創作學習班又開學了。

去年開學在9月,正是,四川秋色美。

今年也是在9月,但是,塞北穿皮襖。

我們從隆化一路穿行,到達圍場。

圍場縣,與內蒙古丶遼寧交界,滿族人口為多。

清朝康熙帝朝時代,這裏是行圍狩獵的木蘭圍場。

光緒二年,設了圍場廳。

1913年,建立圍縣。均因木蘭圍場得名.......

圍場的早晚溫度變化極大。

我們從隆化出發時,隻穿了布棉軍大衣。

到達圍場時,身上立馬換成羊毛大衣襖。

如果想要風度,你會變作冰棍,沒有商量的餘地。

鐵八師創作班的學員們,報到後住在圍場縣城內。

天天有機會逛大街,溜商場。

這次學習班的內容很豐富。

下部隊,訪農村,深入采風搜索創作素材。

先到鐵八師下屬的35.36.37.38.39團相關單位。采集建設沙通鐵路的

創作素材。

沒有四十團的采訪任務。我便寫信給四十團參謀長石先生。

請他通信

告之他教育,在武漢的女兒下鄉插隊當知青的故事。

他很謙虛。不講自己

如何如何如何先進。

隻講響應號召,不謀軍權。

隻講自己就是一個老百姓。

老百姓的子女去下鄉插隊,天經地義。

軍官的子女一律平等。

如此而已,不值得編故事。唱戲丶登台表演......

然後,我們一班軍隊的創作學員又去農村采風,搜索農民的幸福生活。

河北一帶的農民,十分健談丶口才萬分優秀。

帶隊采風的是個老廣,鐵兵中的鐵兵,1965年入伍,姓曾。

他的耐心,那真的是謝謝他了。

他可以從頭到尾,把人家說的話一句一句記下來。

這還不夠。

記不夠的地方,又倒回去,讓人再複述一遍。

我可沒那種能耐,聽個三七二十一,就溜掉了。

去找更新鮮的聽頭。因為

我的筆,追不上他們的滔天大浪。

師部宣傳科吳幹事告訴我。

趕緊回團去,再找一個創作骨幹來,要不然完不成創作計劃。

我便回40團,找到團首長,從施工連隊調走一個江西臨川戶籍的普

通戰士,他也是姓阮。

不過,我父親是臨川西廨渡阮家村人。解放前幾年,舉家到了縣城定居的.

他是,臨川岸上阮家村人。

安排好岸上阮家這位老鄉進入創作班後,我便甩開膀子到縣城的裏裏外外采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