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到一間超市門口,在dv專櫃前徘徊了許久,之前在往上查了很多dv品牌的資料,最後她還是決定買一台好一點的,最後選了一台性價比都不錯的dv,花了她500美金,白水因此肉疼了不少,最後她想了想,她還是去打工吧。

從超市回來,摸著口袋裏僅剩的500美金,她找了一家正在招人手的快餐店,應聘裏麵的店員,工資不高不過白水也不要求那麼多了,短時間內能賺到錢就好了,最後她以時薪20的價格在這家快餐店開始打工。

就這樣一邊學習怎麼使用dv,一邊要上課,一邊還要去快餐店打工,白水就這樣度過了整整一周的時間。

到了周末,她便放下一切事情,去了洛杉磯西北郊位於好萊塢的演員工會。

美國演員工會(sag),成立於一九三三年,是全美最大的演員工會,擁有超過十二萬名的成員。與另一家擁有七萬多名成員的工會,即美國電視與廣播演員聯合會(aftra),這兩家工會幾乎囊括了全美所有的演員。

演員工會的存在意義,就是為工會成員謀求利益和權益,比如給演員介紹工作機會、維權,還有負責和製片商協會之間的勞資合同談判等等。

很多不了解好萊塢的人總是會在攻擊某些演員的時候,說他們是通過潛規則上位的,其實這在如今的好萊塢,甚至是美國影業,都是不可能的。

幾十年前的好萊塢,確實存在電影公司一手遮天的情況,因為那時候的導演、演員、編劇甚至劇組人員都是公司雇傭的,他們必須聽從公司的指揮。所以那時候如果哪位女演員或者男演員有幸睡了公司高層,那麼獲得某個演出機會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隨著各種工會的成立、隨著製度的完善,市場變得成熟,導演、演員也不再和電影公司簽雇員約,而是變成簽片約,從上司下屬關係變成了合作關係。在這些變化下,好萊塢的潛規則越來越少,到了現在更是幾乎絕跡。

因為要通過潛規則獲得角色已經越來越難了,隨著影業的一次次改革,好萊塢早就不是製片廠製度了,也不是明星製度了,就算是製片廠老板都無法拍板決定說誰來演就誰來演了。

現在的好萊塢選角係統,是一個多方位的平衡和相互製約的係統,導演、製片人甚至是投資公司老總都沒有絕對的權力,當你要挑選演員的時候,你可以找機構,當然機構最終也會到演員工會,演員工會會按照你的要求,通知所有符合條件的成員,約定一個時間進行麵試。麵試的考官則由導演、製片人和演員工會派出的經紀人三方組成。

最終隻有三方一致同意的演員才能獲得角色,當然經紀人更多的隻是監管作用;但隻要有一方不同意,這個演員也不會得到任何角色。

所以,就算你睡了導演,也沒用,因為導演一個人還真決定不了。

更別說是哪個導演把無知少女騙上床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無論是sag還是aftra都會和你打官司和你鬧,討說法,到時候你就是身敗名裂萬劫不複了。

當然,有人會說,把就直接把三方的高層都睡了,角色不就拿到了?

白水隻能說,那算你狠!

但是美國如此成熟的電影市場,每年要上映多少片子,每年要砸掉多少片子,每年電影公司又有多少麵臨虧損倒閉,有時候一部電影的虧損甚至可能直接導致公司運營不下去,導演口碑壞掉,如果為了睡哪個演員而亂來導致這一的後果,輕則身敗名裂,重則直接坐牢。

而且一個導演一生有多少機會?他怎麼可能舍得讓自己的電影失敗,讓自己難得的機會敗在潛規則上來的演員上?因為一旦票房慘敗,他的職業生涯就完了。

所以好萊塢沒有性。交易這樣的潛規則,但是它卻有被默認存在了幾百年的其他潛規則。

那就是性別歧視,種族歧視,膚色歧視以及同性戀歧視。

但是這些都是不白水目前想考了的問題,她隻想在演員工作找到她所想要找的演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