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咖啡大蒜論(1 / 2)

關於咖啡大蒜論,好像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人們似乎也很久沒有在電視上看到海派清口的影子。

但當初被創始人所說的“大蒜”卻依然鮮活的存在於劇場、熒幕。

看樣子,喜歡喝咖啡的人總是少一些,喜歡吃大蒜的人總是要多一些。

當然,大蒜和咖啡絕對配合不到一起去,我曾經嚐試過,一口大蒜一口咖啡,大蒜強烈的味道與咖啡濃鬱的味道,互不相讓,似乎都在爭奪人的味蕾,想要占主要位置,如果你想試試,那麼,可以讓大蒜和咖啡在你的舌頭上打架。

如果某天,超市的貨架上擺著一種飲料,大蒜咖啡飲料,那可能是民眾的口味進化到了一種令人發指的地步。

現在在超市中,經常會見過飲料廠家突破傳統思維,將兩種本不太融合的東西,混合在一起,製造成新型飲料,讓人們來挑戰,也許,有一天,大蒜咖啡會麵世。

我總認為,榴蓮和披薩比較搭配,但誰想到,吃完大蒜麵條的人,也會來一些榴蓮。

說大蒜是香自己臭別人,喝咖啡苦自己香別人,未免不妥,喜歡喝咖啡的人,偏偏是因為咖啡的苦味,根本不是因為苦自己香別人才喝咖啡的,我看上海人喝咖啡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喝咖啡的。

本身,上海人原本是不喝咖啡的,上海地處沿海,屬於民國時期首先與外國進行交流的地區,外國人把咖啡帶到了上海,當時可能喝咖啡挺洋氣的,因為外國的別種浪漫,對於當時的上海人來說,是比較新奇的。

就像過去的一些時候,在一些落後的地區,帶女朋友去狠狠的吃一頓肯德基,也算是相當時尚的。

畢竟,剛開始西餐廳的咖啡館,大概是不讓窮人進的,在咖啡館裏喝咖啡的人,一定是一些穿著體麵的人,也是所謂的上流。

咖啡一到上海,也不是所有上海人都能接受的,接受咖啡,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喝咖啡是學來的,並不是長江流域現代都市文明一直都有的曆史。

有人說,上海是長江流域的現代都市文明,過了長江以後就變成了黃河流域的現代農業文明,這樣說來的話,內蒙古就是現代草原文明了。

這麼區分的話,那就得區分出一個古代都市文明,古代農業文明,古代草原文明了。

那麼問題來了,上海在古代都市文明時期,喝咖啡嗎?

我發現每當那些活躍在電視節目中的公眾人物一說錯了,就趕緊改口說,其實我們都是說的玩玩的!

說的玩玩就不要說的那麼認真!

北方是大蒜文化,如果你說北方某些文化是大蒜文化還好,但籠統說“北方文化”是“大蒜文化”就非常不妥了。

哦,忽然想到了,隻是說曲藝吧,說北方的曲藝文化屬於大蒜。

那麼,大蒜比咖啡的功效好像多了幾倍,而且,咖啡似乎並不太適合中國人,老外一天喝好幾倍咖啡,沒事兒就來一杯咖啡,我看就算是上海人一天未必也能來幾杯咖啡。

據百度百科上說:咖啡具有旺盛精力、治療陽痿;預防女性黴菌性**炎這兩項功效。

這簡直是太強大了。

據我所知,許多人對本山傳媒的係列電視劇提出過異議,就像當初誰說刀郎的歌都是給農民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