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我們還需要貞操嗎?(1 / 2)

“一切以往的道德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恩格斯。

按照偉大哲學家恩格斯這句話,那麼,過去幾千年社會經濟的產物—道德,便不符合當下的社會經濟狀況了。

如果今天還有人對婦女們提出女子婚前不失身,婚後不改嫁的道德要求,那麼這些男人一定會被同批的,婦女們會拿起手中強有力的武器“手機”,在各大微博,與朋友圈內義正言辭的罵你個狗血淋頭。

堅貞不渝、始終如一的節操,也就在我們對美好愛情的幻想中出現以下罷了。

因為,貞操,始終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與愛情失之交臂,並且變得沒有什麼關係。

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人們會懂得滿足眼下,而並非歸於許多動物那樣,存在於動物的本能,不然,一切都是扯犢子!

而且,這其中就存在一個巨大的矛盾,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要想使得男人們徹底不想要對女人們進行道德綁架,那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無論如何,過去時代的經濟產物下的那種道德,許許多多的思想,已完全不符合今天的經濟狀況。

比方說,原始人的的原始觀念,如果還流行與現狀,那麼,還是那句話,真的完蛋了。

因為在人類的早期的原始人時期,人們根本不會因赤身裸體或兩性結合的行為而產生羞恥感。

在人類剛剛由猿進化到人的時候,人們的性關係處於一種與動物沒有多大區別的混亂雜交狀態、當時的人類對於男女兩性的關係還出於蒙昧無知的階段,他們不懂性行為的意義,不懂x行為與懷孕生育的關係,更不懂男性在生育中起到怎樣的作用,他們結群而居,每個女子屬於每個男子,每個男子也屬於每個女子,這其中也包括父母兄弟姐妹。

由於當時人類對與x行為不感到羞恥,因此不會引起憎恨和嫉妒。而群婚雜交,不知羞恥,這是由於人類當時生產力極其的低下。

對於我們,原始人的這種狀態,幾乎不敢想象。

當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分工,與人類逐漸掌握了近親產物的危害,也漸漸的開始嚴格分配繁衍,直到一下貞操的萌芽發生。

人類從群婚向對偶婚的過渡,主要歸功於婦女。首先,婦女對不斷擴大禁止血緣近親通婚的範圍做出了貢獻。

她們以自己的生育實踐以及與子女長期相處的生活經驗,逐步認識到減少**對象及固定**對象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這種對**對象的限製逐步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得一男一女的成對配偶製也獲得了發展。

其次,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原始經濟的發展,人口密度的增大,氏族間的交往頻繁,群婚已經失去了原始的樸素性質。婦女們對於既要承擔氏族生產和生活任務,哺養孩子,又要經常與許多男性發生性關係,覺得是一個沉重的身體負擔,也對這種群婚形式感到屈辱和不堪。

因此“婦女也就愈迫切地要求取得保持貞操、暫時或長久地隻同一個男子結婚的權利作為解救的辦法”從而促使了對偶婚姻的形成與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性羞恥心強化了,貞操觀念萌芽了。

我們一直錯誤的以為,是貞操出現於男權社會,是男人主導著女人,從而才出現了貞操。

然而,貞操的根由,恰恰是女人自己迫切地要求自己取得保持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