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看著燦爛的星空,心緒也逐漸平和下來:“自然,不過那時本王會珍惜他人性命的同時也珍惜自己的性命。畢竟,皇帝死了,那就真的是天下大亂了。”
冰心對李倓的理念等等都很是滿意,大輕功離開之前大聲說:“你可得記住你這句話了!”
李倓的這一次秘密刺殺除了七秀無人所知,就連李承恩都未能知曉。而後,不同門派的支援依次到來,李倓李承恩所率領的唐軍也同安祿山的狼牙兵發生了一次次的激戰。
收複失地,再被奪去。
把這本繁華的土地變得滿目瘡痍。
李倓也好,李承恩也罷,都不是楊國忠那佞臣手下的將軍士兵可以相提並論的。
雖然未能攻下洛陽,但卻逼的安祿山無法再次進攻其他土地。
似乎就這樣僵持了下來,安祿山不敢在輕舉妄動,但李倓也不敢貿然進攻。
而就在這個時候,宮中傳來了消息——唐玄宗駕崩,太子李亨繼位,楊貴妃殉葬,楊國忠以佞臣之身被李亨斬殺。
新帝唐肅宗繼位之後,宣建寧王李倓協副元帥李承恩回宮拜見新帝。而這兵權就由李亨的心腹高仙芝接管。
這道聖旨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者不善,被新帝召見本是正常之事,但現在戰事吃緊,李倓貿然交出兵權,那安祿山很可能趁虛而虛,到時候若是兵敗,李亨肯定不會承認是他判斷失誤,定然會把責任怪在李倓身上。但若是不交兵權,那李亨就有理由說李倓有不臣之心,到時候,難免就被掛上一個亂臣賊子的名號,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都是逼著李倓做一個選擇。
更何況,李倓宮中的線人也送來了情報,表明唐玄宗的死根本就不是那麼簡單的。而李亨這次召李倓回宮,本來就是——要他死。
不過也可以理解,唐玄宗還活著的時候,李亨就把李倓當作眼中釘肉中刺。如今掌了大權,更是直接要直接殺死李倓才會得到滿足吧,各種意義上的。
就算知道此行凶險,甚至李倓還是決定回宮。
李承恩擔心不已,李唐皇室難得有這麼好的統帥,難道真的要讓他陷入危險之中嗎?但是一直忠誠帝君的李承恩卻也不能說出‘帶有反意’的話,隻能冷眼看著李倓回宮。
李倓把兵符給了李承恩,以元帥之名命令李承恩定然要守好江山,決計不能讓安祿山這等亂臣賊子在奪取一塊土地。
李承恩領命,那一刻他從李倓的身上看到了決然——必死之心的決然。
李倓回宮之後並未見到李亨,反而得到好生休息晚上參加宴席的旨意。李倓心想那晚上的晚宴定然是有去無回的鴻門宴,但卻不得不去……雖已經想好了後路,但總歸是冒險了許多。
不過,冒險又如何?生在皇族本就是一場豪賭。
賭贏了便是皇帝,賭輸了就是亂臣賊子。活著也好,死了也罷,不過是一場賭博……
李倓換上了屬於建寧王的朝服參加李亨為他準備的接風晚宴。
李亨對李倓的態度也是難得的溫和,不過一切都是表麵功夫,他眼中的殺氣都快溢出來了。
觥籌交錯之間,宴席進行到了一半的時候,突然冒出現一群黑衣人,而他們的目標自然是刺殺李亨。不過,這裏畢竟是皇宮守衛深嚴,這群黑衣人很快就被斬殺,隻剩下一個活著的黑衣人在隻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用絕望的眼神看了李倓一眼,便引劍自刎了。他這一眼看的有些微妙,不過李倓仍舊是無比淡定,好似那刺客死之前看的人不是他一樣。
李亨命人檢查刺客的屍體,卻好巧不巧的在刺客的屍體上發現了建寧鐵衛的令牌。建寧鐵衛是什麼?顧名思義,建寧王李倓的專屬士兵。
一同被宴請的群臣們都看出了這是明顯的陷害,正想幫李倓說話的時候,李亨大怒道:“李倓你可知罪?”
一直都十分淡定的李倓站起身,冷聲道:“你的建寧鐵衛刺殺朕,難道不是你授意的!朕讓你暫教兵權可是惹了你的不願,所以才膽敢做出如此喪心病狂之事!”
看著他那個高高在上的父親,李倓搖了搖頭:“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皇上早就想讓本王背這個黑鍋,本王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