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仔細打量他,問了趙平一些家世,趙平一一回答。
他一邊感歎趙平之年輕,一邊感歎趙平的國家情懷。
小太監突然有些皺眉,突然問道:“聽說你寫了《戰爭說》的文章。”
趙平頓時覺得有些不妙,看樣子好像小太監也不太高興。
既然已經發表了,是禍是福也不能躲過,於是點點頭,口裏稱是。
小太監打量他一眼,說道:“你這樣豈不是自絕天下文人?”
事情複雜了,不過趙平早已料到。
趙平又點點頭,口裏緩緩吟誦說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小太監張銀有些目怔口呆,隨後點點頭。
小太監張銀臉色頓時嚴肅起來,沉聲說道:“趙平接旨。”
趙平一愣,沒有料到還有聖旨,但是沒有看見張銀掏出聖旨。
張銀打量他一眼,說道:“這是官家口喻。”
趙平隻好恭恭敬敬聽到張銀宣旨。
張銀口裏說道:“朕看好汝,望汝繼續努力。”
怎麼,就這麼兩句。
不過語言雖然簡單,傳達的卻是內涵豐富。
可以相像,如果沒有官家給他撐腰,趙平的朝請郎也可能不了了之。
當然,娘親的孺人敕命也可能落空。
因為張銀已經暗示了,娘親的孺人敕命也下來了。
趙平深深向臨安方向行禮,口裏說道:“謝謝陛下隆恩。”
張銀欣慰點點頭,對著他說道:“你既然已經與文臣不和,要多加小心。”
果然仕途風險,自己還沒有功名,就已經這樣了。
趙平點點頭,自己那個文章雖然得到陛下賞識,可是也把大部分文臣得罪了。
更何況,其中得罪的還是以丞相為首的大臣。
官家當然也看出,所以通過小太監的口裏提示自己小心。
唉,趙平知道,理宗可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官家,也不知這一步是對還是錯。
而且這個官家到了晚年,更是連朝政也懶得理,任憑奸臣當道。
不管他的,趙平絕不後悔。
無論如何,今天趙平還是高興的。
他現在不但有了官身,還得到皇家布匹及萬金。
然而得禦前侍衛抬來官家的賞賜時趙平到時傻了眼。
布匹倒是實打實下麵進貢的布匹。
而所謂的萬金讓趙平哭笑不得,原來是十貫銅錢。
一個銅錢美其名曰為一金,而自己還給了太監及禦前侍衛多少呢?
給他們可是價值五百百多貫會子,簡直虧損慘了。
張銀正式告訴趙平,他的娘親被封為孺人誥命;
老師袁學正由於編撰《唐詩三百首》,被升為正七品。
趙平原來以為是散官,沒有想到竟然是實打實實職;
舅舅李月秋也因為編撰《長短句三百首》被官家賜予同進士。
趙平一邊向臨安的官家躬身行禮,一邊又給這個天生帶銀字的張銀兩錠金子。
幾個禦前侍衛也沒有落下,每人一錠銀子,先代娘親及老師表示感謝。
張銀眉開眼笑直誇趙平年齒雖小,卻會製器、寫詩作賦、小說及辦報。
他不知道的是,後來娘親及袁學正也給了同樣金銀財寶。
娘親畢竟第一次接旨,自然出手大方。
袁學正雖然不是第一次接旨之後,但是如此升級自然得感謝。
娘親不但把自己那份給了,還替舅舅也一起感謝了。
更何況還有趙家莊的仙皂、仙爐、花仙子、醉春風等之類趙家莊生產的土特產。
讓張銀及禦前侍衛個個樂得合不攏嘴,對趙平及趙家莊好感直線上升。
後來趙平知道娘親打賞,隻有苦笑不已。
張銀看見大約一百船隊,不禁稱讚趙平人馬精壯氣勢如虎。
稱讚之餘,問趙平如此兵馬做什麼?
趙平向一旁的辛誌才行禮,又向張銀拱手,然後說道:“奉知縣辛官人之令,嘉定餘置製使正在與胡人激戰。”
“我等一是送糧草補給給餘置製使率領的前線戰士,二是與昌州團練使及夔州姚統製一起,協助餘置製使打退胡人。”
張銀肅然起敬,恭恭敬敬向趙平行禮,然後深有感慨說道:“如果天下士人都如趙平這樣為君分憂,打敗胡人是早日可待。”
趙平先說不敢。
向臨安方麵拱手一禮後說道:“驅逐胡虜,還我中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果然名言那裏都吃香。
聽到此話,張銀肅然,再次行禮表示自己的敬意。
辛誌才更是一臉喜色,原本他由於治縣有方,升級為從六品奉直郎散官。
顯然他治縣雖然隻有半年,已經得到朝廷認可.
不但在昌元縣站住了腳跟,而且還有可能晉升一級。
在互相祝賀之後,辛誌才喝茶之後暗暗感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