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保安團已經得到證實。”洗星高興說道,“因為這個拚音確實識字極快,可以提高識字速度五倍以上,”
“但是保安團人太少了,”楊德榮搖搖頭,不禁發出沉重歎息之聲,“與天下人相比較,它幾乎可以忽略。”
“雖千萬人,吾可以往矣。小郎君也是如此說的,更是如此做的。”洗星目光堅定,打量趙家莊一眼,斷然說道。
說到這裏,洗星突然提出一個問道:“是文人重要,還要大宋百姓重要?”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難以選擇之題目。”楊德榮沉思一會兒,搖搖頭歎氣說道:“百姓雖多,卻不及一些文人之口。”
“文人掌握天下輿論,左右著朝廷方向。”洗星歎息一聲,說道:“所以小郎君要辦報紙,希望通過報紙發生自己的聲音,如今看來這一步確實對了。”
楊德榮向趙家莊拱了拱手,表示敬佩,同時也說道自己的擔憂:“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改革。改革自古就沒有好下去。前有商鞅車裂,後有秦始皇車千古罵名,成為一代暴君,還有王丞相一代君子也被罵為小人。”
“商鞅造就了一統天下的大秦,秦始皇書同文造福了子孫後代。”洗星也向長安方向拱拱手,說道:“所以商鞅偉大,秦始皇乃是千古第一帝。”
王安石的改革毀譽參半,洗星也不好拿出來說。
“這倒也是,”楊德榮點點頭表示讚同,隨即話題一轉,提出另外一個疑問,“可是秦始皇是皇帝,商鞅是丞相。小郎君還是一個學生,功名也尚未取得,請問如何去改革?”
當時趙平僅僅是昌元縣學堂的學生,與秦始皇及商鞅身份天差地別。
楊德榮心裏極為佩服趙平的雄心壯誌,但是功名也沒有,不知如何才能推動改革。
說完,他盯著洗星,希望能夠從這裏得到答案,但是他失望了。
洗星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吟詩一首:“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楊德榮心裏非常惱怒,想揮手打他一頓,但是作為文人,他深深吸了口氣,強製壓住了自己的衝動,眼裏看了洗星。
“小郎君的身份與地位決定了,他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大張旗鼓自上而下進行改革。”洗星佩服說道,“所以小郎君則獨辟蹊徑。”
楊德榮沉思半響,也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出來,皺眉問道:“如何獨辟蹊徑?”
“天下識字之人占多少?”洗星又賣了一個關子,讓楊德榮心裏既惱怒又迫切不已,想知道答案。
為了知道答案,楊德榮隻好跟著洗星的思路,回答他的提問,“這個,這個,餘想想,不過百分之三四而已。”
“回答很對,不過沒有獎賞。”洗星看到楊德榮非常著急的樣子,感到好笑說道:“小郎君就是把拚音識字的希望放在不識字人這裏。”
“讀書人能夠讀書,不能讀書人則始終不能讀書。”楊德榮心裏覺得這個難度很大,一會兒搖搖頭,一會兒又歎氣,“因為不識字人家庭困境,決定了他們不能讀書。”
洗星打量他一眼,有些欣慰點點頭:“汝有這種想法,說明汝心係百姓。但是汝想過沒有,那些沒有讀書之人,難道他們不想讀書嗎?”
“如果有那個條件,當然人人都想讀書,這是大同世界。”楊德榮仰望蒼天,深深歎氣,搖搖頭說道,“隻是,這個何其難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洗星沒有回答,而是突然吟誦屈原的一首詩。
聽到又是一句詩,楊德榮心裏簡直要抓狂。
此人性子有些急,洗星搖搖頭,還得在修心養性在下功夫。
“小郎君辦理趙家莊學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越來越多人識字。”洗星打量他一眼,說出答案。
楊德榮打量趙家莊學堂一眼,搖搖頭,歎息說道:“這個學堂能夠容納多少學生?一千還是兩千?”
“目前這個學堂當然容納數量有限,但是在其它地方也修建趙家莊學堂呢?”洗星反問道。
楊德榮依然搖搖頭,說出自己的看法,“辦這麼多學堂,不怕把趙家莊壓垮?就是官府也不能辦這麼多學堂。”
“所以小郎君要辦這麼多作坊。”洗星打量趙家莊酒坊、茶坊等作坊,微笑說道。
“小郎君這是拯救天下蒼生呀。”楊德榮不由得跪下,向著蒼天呋喃念道,“如果成功,哪怕讓大宋增加一倍的識字之人,其業績也不亞於書同文之影響。”
“正是,汝與餘也有幸參與其中,不知爾願意否?”洗星打量著他,一邊扶他起來,一邊目光炯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