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方叔當然不會告訴族人,他是多麼嫉妒《大宋中華報》。
他必須站在大義出發,指出競爭對手的《大宋中華報》唯一弱點,銅臭味道。
對於趙平辦報,謝方叔看到眼裏留在心裏。
這個不但有為“為天地立心、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作用,且收入幾乎是日進鬥金來形容。
他是一個丞相,看事情總是從全麵宏觀來分析。
趙平讓天下文人幾乎有一份《大宋中華報》,把天下士人的心牢牢抓在心裏。
他們這些文人,如果想如以前再以天下百姓為代表,豈能有《大宋中華報》之廣泛。
當他們這些文人在朝堂把口水說幹了,認為自己已經代表了天下百姓。
趙平隻要讓人淡淡說一句:“慢著,《大宋中華報》還沒有發話呢。”
不難相像,究竟是你們幾個文人代表百姓,還是《大宋中華報》代表百姓呢?
甚至趙平不用安排人在朝堂,隻要通過《大宋中華報》發話,自然就有大量士人跟進。
更讓謝方叔嫉妒不已的是,趙平不但把天下士人心抓在心裏,而且還日進鬥金能力。
不是嗎,每期報紙都有一片版麵是廣告。
謝方叔看到《大宋中華報》名利雙收,自己的《大宋理報》應該效果更好。
畢竟《大宋中華報》乃是偏僻的極西地方四川出版的,最先還是從昌元縣這個縣城開始了。
昌元縣能夠與臨安相比,顯然不能。
昌州能夠與臨安相比嗎?同樣也不能。
臨安是什麼地方,乃是天下英傑聚集的地方。
不但如此,謝方叔與徐清叟還利用手裏特權,從朝廷撥出一筆專款,作為《大宋理報》補助。
謝方叔能夠看到這一點,作為參政知事徐清叟也自然看到這一點。
兩人都想把《大宋理報》控製權牢牢抓到手裏,雙方爭鬥結果,最後還是以謝方叔占上風。
畢竟謝方叔是丞相,徐清叟隻是參政知事而已。
謝方叔安排自己的族人謝旗為掌櫃,負責《大宋理報》的出版發行。
而徐清叟則安排其族人徐步為主編,負責文章編撰。
兩人分工合作,雄心勃勃,決心把幹出一番成就起來。
如果《大宋理報》不能壓倒《大宋中華報》,謝旗與徐步覺得自己應該找一塊豆腐跳河算了。
什麼是萬事開頭難,兩人動手才知道。
首先就是稿子來源,還好朝廷理學人才大把大把。
不但謝方叔、徐清叟有大量未發表的詩詞文章,就是陳大方等文人也有不少稿子。
掌櫃謝旗主編徐步也是文人,兩人都是三屆舉人,可是與進士擦肩而過。
謝方叔與徐清叟把他們安排《大宋理報》這裏做事,何嚐不是以《大宋理報》為跳板,以後混一個一官半職之意。
謝方叔雖然比較忙碌,但是《大宋理報》一直還是關注。
不但他關注,徐清叟同樣關注。
這個不但是對趙平的打擊,也更他們的政績。
十天進去了,《大宋理報》還沒有出版,謝方叔忍受了。
半月時間過去了,謝方叔再也無法忍受。
他讓謝忠把謝旗叫到謝府,直接詢問緣故。
謝旗低垂著臉,一臉蒼白進來,雖然拱手一禮,但是說話吞吞吐吐:“稟告相公,報紙早已可以出版,可是,可是。”
“可是,可是什麼,這是吾的家裏,有話直說。”謝方叔不耐煩,畢竟耽誤時間也太長了吧。
謝旗終於把臉抬起,謝方叔隻見他一臉蒼白,精神極差。
他咬了咬牙,拱手一禮斷然說道:“稟告相公,報紙成本極高,小人仔細計算一下,每張報紙幾乎要百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