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謀取出路(1 / 3)

“燕國汝知道不?”雨濟旱沒有回答,而是反問。

雨濟旱輕輕啜茶一口,一邊提問,一邊望著李四郎。

“當然知道,如果沒有太子丹派荊珂刺秦王,燕國也也許不會滅亡。”李四郎點點頭,以一種歎息聲音說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

雨濟旱點點頭,繼續問道:“那隻是戰國時期的燕國,汝還知道其它燕國不?”

“燕國,燕國?還有燕國,讓學生想一想。”李四郎一邊喝茶,一邊陷入沉思之中。

雨濟旱也沒有打擾他,而是一邊喝茶,一邊饒有興趣打量李四郎的一舉一行。

他倒要看看,這個被歸化的胡人要拜師的文人,是否值得當他這個學堂的老師。

李四郎還在思考之中,根本沒有想到雨濟旱要考查他。

突然李四郎輕輕一拍茶幾:“五胡亂華時,不是建立了燕國嗎?”

“汝終於想起了,有幾個燕國?”雨濟旱並沒有放過他,繼續問道。

李四郎沒有料到雨濟旱對於曆史如此熟悉,繼續陷入思考之中。

他拱手一禮,終於說出答案:“稟告雨主簿,慕容氏一共建立了五個燕國,分別是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西燕。”

“還有呢?慕容氏的。”雨濟旱輕輕敲打案幾,繼續問道。

李四郎已經攪盡腦汁,才想出五個燕國,沒有想到還有什麼燕國。

想到這裏,他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

雨濟旱指了指西北方向,淡淡說道:“吐穀渾。”

“什麼,吐穀渾,可是吐穀渾不是燕國。”李四郎大吃一驚。

雨濟旱淡淡打量他一眼,輕輕說道:“老夫說的是慕容氏,沒有說燕國。”

“學生佩服,學生佩服。雨主簿學識學富五車,曆史淵博,學生自愧弗如也。”李四郎拱手一禮,衷心佩服說道。

“老夫這點常識,算什麼淵博?”雨濟旱搖搖頭,不禁感歎一聲,“昔日的大燕國、土穀渾已經灰飛煙滅,慕容氏也呆在姑蘇等地,享受大宋的恩惠,言行舉止與漢人何曾有什麼差異?”

說完,雨濟旱望了望賈理與李四郎。

賈理點點頭,接過話頭,望著李四郎問道:“慕容氏也是胡人,這些歸化的漢人也是胡人。既然慕容氏能夠徹徹底底漢化,這些歸化人為何不能徹徹底底漢化?”

李四郎終於明白,雨濟旱圍著慕容氏及燕國說了半天,還是回到胡人漢化麵前。

“稟告兩位典史,這些歸化漢人年齒偏大,學生如何能夠教化他們?”李四郎雖然明白兩位典吏的意思,內心還是有些抗拒,又找了一個理由來拒絕。

“他們確實年齒偏大。”雨濟旱並沒有否認,而是問道,“有教無類,不知聽說過沒有?”

“這個是孔夫子說過的,學生當然聽說過。”李四郎拱手一禮,“稟告兩位典吏,學生啟蒙隻有六歲,而這些歸化人已經差不多二十。”

雨濟旱點點頭,並沒有否認這些歸化人年齒偏大。

他輕輕啜茶一口,淡淡問道:“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此話是哪位說的?”

“稟告雨主簿,此乃是孔夫子。”這個如不知,他與文盲有多大區別。

雨濟旱點點頭,侃侃而談:“孔夫子說此話已經是高齡了,都還能繼續學習,這些歸化人年齒也不大,為何不能教化?”

“學生受教。”李四郎不得不點頭承認,同時又拱手一禮把困難擺出來,“這些歸化人年齒大了,教化起來學生感覺困難,畢竟他們基本上沒有多少基礎。”

雨濟旱從背後書架取出一本書,拍了拍上麵的灰塵,遞給他李四郎。

李四郎恭恭敬敬雙手接過,不禁一愣,抬頭問道:“《三字經》?啟蒙書籍?”

《三字經》雖然問世不久,卻已經風靡天下,成為童子必讀的啟蒙書籍。

其實不但童子知道,就是一些不識字的成人也知道其中內容。

比如,毛哥餐館的掌櫃毛慶生。

他雖然不認識多少字,但是他也知道“人之初,性本善”這兩句,而且把這兩句作為人生圭皋。

他認為自己能夠成功,就是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才有今天。

“正是,汝打開《三字經》看看。”雨濟旱一邊雲淡風輕喝茶,一邊淡淡而談。

李四郎其實已經被雨濟旱淵博知識所折服,聽到此話不由得打開《三字經》。

李四郎打開一看,這個他沒有接觸過:“蝌蚪文?”

他不禁大吃一驚,仔細看了看,抬頭望著雨濟旱,不明白他的用意,眼裏全部都是疑問。

“這個就是拚音,他與切音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遠遠比切音好用。”雨濟旱特別讚揚蝌蚪文,“有了這個識字利器,速度比切音快了十倍以上。”

“竟然如此之快,”李四郎目瞪口呆,但是很快就皺眉,“可是學生不識蝌蚪文。”

“汝多大年齒?是舉人不?”雨濟旱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問他年齒。

李四郎早已對雨濟旱服服帖帖,拱手一禮恭恭敬敬回答:“學生剛剛弱冠之年,已經考上一屆舉人,目前想準備第二次舉人考試。”

“弱冠之年,比老夫孫子大不了多少。”雨濟旱打量的臉龐一眼,不由得感歎,“好年輕。”

說完,他望了望賈理,賈理點點頭。

兩人都是五十以上的年齒,看到李四郎的年輕,不禁羨慕不已。

“雨主簿的老當益壯,學識讓學生望塵莫及。”聽到雨濟旱感歎自己年齒甚大,有些傷感,急忙表態。

雨濟旱畢竟是主簿,修養到家,很快就從傷感走了出來。

雨濟旱打量李四郎一眼,淡淡說道:“老夫今年六十,還能夠學會這個蝌蚪文,汝如此年輕,難道就不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