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徐家祠堂作為村小學沒有遭到很大破壞,總體上得以保存下來,1991年起村村辦學堂,新校舍建立後,小學從祠堂搬至村新校舍,徐家祠堂就一直空著。近年來修建祠堂之風盛行,徐姓是村裏的大姓,大夥兒湊錢將老祠堂修繕一新,恢複了以往的氣派,青瓦白壁馬頭牆,屏風道地天井,戲台走廊四合院,典型的江南徽派建築。
因生源減少,學校被迫合並到鄉完小,使用不到五年的村校舍隻能移交給村裏,用作村辦公大樓,這對村裏來說簡直是飛來一筆橫財。一樓房間全部改為村民活動室,二、三樓就改成辦公室。村幹部們在寬敞明亮的樓房裏辦公,心滿意足極了,自豪地說:“我們的辦公條件不比市裏差,操場上隨便停車,那象他們,找個停車位都得靠運氣”。
金銘有時搞不明白,找上級要點錢比登天要難,都哭窮,可大度起來,讓你口瞪目呆。並村後,市裏說新村要有新氣象,市財政撥款重建一幢村辦公大樓,因找不到合適位置,此事一直擱置著。鄉領導來村視察工作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就來個現場辦公,李鄉長當場拍板:“拆掉原村校,在原址上重建。”
“這,鄉長恐怕不合適吧,您看原大樓好好的,至少可以再使用五十年,要不,我們把那筆錢移作其他建設,可以嗎?比如,村口的那座大橋早該重修了。”金銘用商量口氣跟李鄉長說。
李鄉長毫不客氣地當著眾人的麵說他:“小金,你是學法律的,預算安排的款項,你敢移作他用?你這不是叫我犯法嗎?大橋的事以後再說。”
“鄉長,您看原大樓質量不錯,拆掉多浪費呀。”金銘繼續求李鄉長。
李鄉長拍拍他的肩膀說:“小夥子,不要小家子氣,要有大局眼光,這一拆一建,GDP不是上去了嗎?如果,你們真的堅持不要重建,那資金隻有交還給財政嘍。”
到手的錢不要,傻呀?住新房子總比舊房子強嘛,金銘趕緊說:“建,建,多謝領導關心。”
“這就對了嘛,抓緊動工,爭取明年年底峻工。”李鄉長說。
拆建時,村民們私下裏罵金銘:“真是敗家子,好好的大樓就這樣拆了。”金銘聽了哭笑不得。
李蓮香問:“金書記,你不跟他們解釋?”
金銘搖搖頭說:“解釋什麼?事實就是如此啊。”
辦公大樓拆了,村幹部們隻好借用徐家祠堂辦公,重陽節會餐也放在徐家祠堂內。村民們習慣於早睡早起,又考慮到老人們回家時的安全,會餐時間要早一點,就定於下午四點半開始。金銘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作為村一把手,他必須親臨現場以示重視,必要的時候還要講幾句。
剛下樓,李蓮香叫道:“金書記,時間差不多了,可老書記那邊還沒有人過來。”
據統計全村六十周歲以上的老人有二百一十二人,按每桌十人安排,共安排了二十一桌。金銘掃了一下現場,空了八九桌,差不多一半了。
這個時候了還沒來人,他預感麻煩了,他焦急地對李蓮香說:“怎麼回事呢?你再打電話確認一下。”
“說好要參加的,怎麼又變卦了呢?”李蓮香委屈地嘟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