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銘住的小區是一個老小區,因不確定金銘畢業後的就業地方,所以家裏一直沒有給他買婚房,在這個以房為談婚論嫁基礎的年代,為兒子買一套新房是父母逃不脫的宿命。自從兒子上大學那年起金家省吃儉用為金銘積蓄購房資金,可房價年年漲,而積蓄的錢卻遠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腳步,所以一直沒有出手。
現在兒子回來了,金媽媽開始考慮購房,她對老金說:“現在房價漲到二萬多元一平米了,買一套百來平米的房子至少需要二百多萬元,這些年我們已經積累了一百多萬元,要想積夠錢是不可能的,你四處打聽一下,可以買房子啦。”
老公思想比較陣舊,也沒有親戚朋友點撥他,以至於他痛失了好幾波炒房致富的良機,每當說起房子的事,他痛心疾首地說:“錯過發財機會哪。”
在他的腦海中始終藏著“房子是用來住的。”理念,沒有炒房子發財的想法,這理念最後被證實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失去了最好的購房良機,看著同事們擁有三套、五套房子,進入千百萬富翁行列,他就深感自己無能,還在為兒子購買一套婚房而痛苦掙紮。
金爸說:“政府已經在調控房地產行業了,我們再等等,說不定房子會降價呢?”
金媽反駁說:“這話你已經說了許多年了,那房價還不是每年都在漲嗎?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兒子帶女朋友回來,看到現在住的舊房子,她有什麼想法呢?現在的姑娘很現實,沒有看到房產證她是不會同意結婚的。”
“好,這回一定買。”金爸下定決心說。
好在房地產市場已經從求人情、購房票的時代轉變到房地產開發商到處做廣告的年代,隻要有錢,隨時可以買到房子。老金開始關注樓盤,與熟人或朋友談論樓盤或地段,既然拿出全部身家買房子,這房子必須是自己滿意且處於地段好的小區,即便舉債也行。
“買房子不比買菜,既然是自往的,你要仔細考量,地段好、出行方便、小區的位置、樓層,還有學區,當然還要征求孩子的意見,這些方麵都得通盤考慮,急不得。”同事趙四告誡他。這趙四早些年一直在炒房子,全國各地到處炒,賺得盆豐缽滿,輯號“趙半億”,有著豐富的購房經驗,據說他的資產早已超過億元,對這種人金爸打心裏佩服著。
聽“趙半億”這麼一說,金爸又拿不定主意了,他看過好幾個樓盤,地段好而學區不好;出行方便,但小區的位置不這麼樣;地段好、學區好,但樓層不怎麼樣。
唉!這挑房子比挑媳婦還要麻煩,老金看著看著又擱置下來。
金媽問:“房子看得怎麼樣?”
“你滿腦子都是房子,有本事你自己看去。”老公惱火地說。
“好啊,我正閑著沒事,你既然授權了,我這就去挑房子,不過咱們把話說在前頭,我挑好了房子,你不許反對。”金媽說。
這幾百萬的東西,哪能一個人說了算?金爸模棱兩可地說:“你先挑上,我與兒子看過後再作決定。”
開始時,金媽信心滿滿的,每天一早出去,晚上遲遲歸來,這晚飯也顧不上燒了,金爸意見很大:“你看房子連晚飯都不吃啦?”
跑著,跑著,金媽也沒有主見了,她終於說:“我們是給兒子買房子,得讓兒子自己挑選。”
金銘在家時,金媽說:“兒子,你年齡不少了,得買婚房啦。”
“媽,我工作很忙,等有空再說吧。”金銘不焦急,反正與楊茵分手了,女朋友八字還沒一撇哪。購房的事就一直這樣延遲著,提不上議事日程。
由於是老小區,沒有專用車位,小區的車位誰先到誰占用,金銘開到自己家的樓下,所有的停車位爆滿。為了不讓黃玉萍久等,他隻好占道停車。
黃玉萍問:“怎樣停著可以嗎?”
“不管他了,等下就開走。”金銘關上車門,說:“我家住在五樓,走,我們上去。”
他隨手接過黃玉萍手中的水果,說:“我來拿。”
沒有電梯,兩人走到門口,金銘擔心黃玉萍剛出院身體沒有完全康複,問道:“累不累?”
“我沒有這麼嬌嫩,這點樓梯小意思。”
金銘打開門,說:“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