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銘與黃玉萍如約來到郭書記辦公室,辦公室門開著,郭書記正在辦公桌上寫東西。金銘喊道:“郭書記。”
郭書記聞聲放下手中的筆,站起來說:“小金,小黃,你們來啦,來,來,請坐。”
辦公室很少,隻放了兩張單人座沙發和一引茶幾。郭書記起身準備給他們泡茶,黃玉萍站起來說:“郭書記,讓我來。”
“那就麻煩你嘍,紙罐裏就是茶葉。”
“沒事。”黃玉萍先給郭書記的茶杯注滿水,再泡了兩杯茶,端過來放在茶幾上。
“小金,你剛才說的開發棋盤岩景區,這是個好規劃,可景區開發投入大,收益慢,加上沒有自有資金,困難是很大的,這些你們都考慮過了嗎?我看你們能不能搞個短、平、快的項目,短期內就能見效益呀。”郭書記說。
“我來就是跟您彙報這件事的,聖岩村的實際情況您一定知道,沒有什麼優勢,高速公路穿村而過卻沒有出口,山多地少,村民的收入大都來自外出打工收入,村裏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婦女與兒童,他們也想發家致富,可環境不允許啊。要想讓村裏經濟徹底改變,隻有走綠色休閑之路,村裏有好山、好水、好風景,隻要開發起來,就能讓村民過上富裕的生活,這是一項長遠工程,也是最好的致富工程,所以我們下定決心開發。至於資金的問題,要鄉裏支持。”金銘說。
“你也知道我們鄉是財政補貼鄉,一切開支都是市財政撥款的,鄉裏一點兒也幫不上忙。”郭書記為難地說。
“我們不是要鄉裏出錢,我們要的是政策。”
“政策?你說說看。”郭書記來了興致。
“兩村合並時,原聖殿村留下一筆集體資金,這筆資金一直凍結著,我打算動用這筆資金。”
“你怎麼動用?上麵沒有政策呀。”郭書記攤開雙手說。
“這資金放著就是死錢,就要貶值,我的想法是把這筆資金作為原聖殿村全體村民的股份投資到景區開發,將來可以分紅,這樣一來既盤活了資金,又能讓村民得到收益。”
“你有沒有考慮到萬一開發失敗了呢?這資金不是打水漂了嗎?”郭書記提問。
“失敗的概率很少,景區絕對是優質資源,上次我同學帶著驢友們來旅遊過,他們紛紛說這麼好景區沒有開發出來是一大損失。何況創業創新需要勇闖的精神,也需要允許失敗,否則就守著金飯碗卻去外麵討飯吃。”
郭書記沉思一會兒說:“你說的沒有錯,我不鼓勵也不反對,農村不是講村民自治嗎?隻要村民們同意,鄉裏就不幹涉。”
“好,我要的就是這句話。”金銘高興地說:“郭書記不打擾您了,我們告辭。”
郭書記送他們到樓下,他握著金銘的手說:“小金,創業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希望你發揮你們村班子的集體智慧,打贏這一仗。”
“我會記住您的話,再見。”
“小金,小黃,一路平安。”
回村的路上,金銘興奮地說:“這下可好啦,得到鄉裏同意,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嘍。”
“要是老書記堅持不同意,怎麼辦?”黃玉萍擔憂地說。
“不會的,老書記是一名老黨員,隻要我們做好他的思想工作,他一定會支持我們的,不是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嘛,我去做做他的思想工作,你放心。”
“有你在,我肯定放心。”黃玉萍笑著說。
“你真的這樣相信我?”金銘問。
“那必須的。”兩人開心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