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道會司來人(1 / 2)

第二日一早,師父晚出未歸,便由遊離臨時充任早課的經師,帶頭念誦和講解《玄元救苦經》。

兩個時辰後,遊離宣布早課結束。眾人便喜氣洋洋地忙碌起來。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按照邊境風俗,這天須得灑掃除塵,洗浴去穢,以及祭祀灶王爺。

四人分工明確,很快便將指玄觀裏裏外外清掃幹淨。

午飯過後,見璿玉子還沒有回來,遊明達夫婦便先行下山,將自家屋子清掃一番,再祭祀灶王爺。這之後,還要去一趟鎮子上,采購年貨。

翟弼清有佩囊在身,便主動攬下差事,陪同遊明達夫婦下山去了。

遊離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道觀,心中一直記掛著師父和葉田吧。

正胡思亂想間,卻聽到觀外有人喊話。

遊離出外迎客,見到山門下站著兩個人。

一個麵色微黑,中等身材,身穿玄色道袍,頭戴黃冠,氣息內斂。遊離暗忖,此人修為當在自己之上。

另一位遊離認識,正是年前與他不打不相識的韓勝超。

“道心小道友,別來無恙!”

遊離朝二人打個稽首,笑道:“韓前輩別來無恙!這位是?”

韓勝超介紹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聖山縣道會司的褚道會。”

褚道會同樣打個稽首,客氣道:“無量壽福!小道友有禮。”

“幸會幸會。”

韓勝超上下好好打量了遊離一番,意外道:“小道友果然是天賦異稟,短短三兩個月沒見,修為都已經趕上我了!”

遊離謙虛一番,將二人讓進前院。

褚道會第一眼就被院中三株爭妍鬥豔的杏樹吸引住了,“不愧是仙家門第,讓貧道大開眼界。”

韓勝超附和道:“貴觀不愧是清修佳處,算得上是人間福地了。”

遊離客套一番,取出茶具,煮茶待客。

三人在石桌邊落座。

韓勝超問道:“不知尊師可在觀裏?”

“真不湊巧,家師昨晚外出,至今未歸。不知二位大駕光臨,所為何事?”

韓勝超不無遺憾道:“貴師能調教出你這般出色的弟子,想來定是一方高道,隻可惜今日無緣識荊。——是這樣的,山下安化鎮要納入朝廷典製,想必你已經知曉了吧?”

遊離點點頭。

“按本朝慣例,道會司要在安化鎮設立道廟,傳教化民,歸攏人心,以輔助本鎮裏正、耆長的任選,以及鄉約製度的建立等一應事務。”

遊離疑惑道:“這是好事啊,隻是不知與敝觀有什麼幹礙之處?”

褚道會道:“凡事總有個先來後到。山下要建新廟,而貴觀作為此間地主,為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貧道特請韓道友作保,來知會貴觀一聲。雖說車有車路,馬有馬路,但十方叢林與子孫廟畢竟仍屬於道門同道,貧道以為還是和和氣氣的好,你說呢?”

前文已述及,十方叢林乃是受朝廷管理的世俗道官體係。其職司的劃分,也參照了朝廷各級州府建製,從京城所設的道錄院,到各路府州一級的道正司,以及縣一級的道會司,一直到鄉鎮一級的基層宮觀,等級森嚴,層級分明。

十方叢林中的道士,分為兩種:一為具有度牒的持牒道士,一為有修為在身的受籙道士。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持牒道士多為普通的俗道,而受籙道士不但持有度牒,更有修為在身。

這些受籙道士,平日裏不理俗務,隻管靜修和降妖除魔,也偶爾擔任重大齋醮科儀的高功,可謂身份清貴,地位超然。

褚道會,便是聖山縣道會司的一把手,本名叫褚平,四十一歲,是一位築基初期修士。雖然是個仙師,卻熱衷俗務,管理著聖山縣大大小小十數座道廟,是官小權大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