璿玉子一揚手,從佩囊中召出一道黃燦燦的符籙。
輕輕鋪展開,遊離一眼認出那是他經常使用的火球符。
璿玉子指著火球符上的符圖,講解道:
“一道符籙的符圖,從上往下可分為符頭、符心、符腳三個部分——至於左右結構的符圖,則按例是從左往右算。”
璿玉子說著,指著最上麵的符頭道:“道門不同流派,使用的符頭各有不同,有以‘雨’字為符頭,有以‘鬼’字為符頭,還有以三台星圖為符頭的,等等,不一而足。”
璿玉子又指著最上方的九個點,繼續道:“至於我玄真門畫符,則以‘一氣化三清’為符頭。這九個點,每三個點一行,一共三行,正代表三清天尊: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靈寶天尊。”
遊離連連點頭,“那麼符心呢?”
“符心,也叫符膽、符竅,是一道符籙的核心部分。所謂‘天人一體,符法同源’。一道符籙靈驗與否,隻看符膽中有無‘靈竅’。畫符時,口誦符咒,心念誠正,然後以神炁貫注於一筆一畫之中,便能產生靈竅。”
或許是擔心空口講解,難以講明白,璿玉子特地取出一遝尚未畫符的黃紙符籙,邊示範邊講解。
飽蘸丹墨的狼毫,在黃紙上筆走遊蛇,數息便完成了一道火球符的書寫。
遊離看得興致盎然,感覺神奇的知識又增加了:“原來火球符是這麼畫出來的。”
璿玉子放下手中的符筆,接著道:“至於符腳,乃是畫符的最後一步,符籙效力的強弱,往往不在符膽而在這最後一筆。此時當作最後一搏,聚精會神,一氣立斷,使整個符圖形成一個規矩謹嚴、氣象森然的小天地,召神劾鬼、鎮邪降魔,方能無往不利。”
遊離道:“就好比是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
璿玉子一愣,然後笑道:“沒錯,這個比喻很形象。作為符圖核心的符膽,便是那根最長的木板,但很多時候,最短板的符腳往往才是決定符籙效果的部分。”
緊接著,遊離躍躍欲試地接過師父遞來的符筆,開始有樣學樣,緩緩注入一縷真炁和一絲神識,先在心裏演練一遍筆畫順序,然後才一筆到底。
璿玉子拿起那張筆畫歪斜的“鬼畫符”,注入一股真炁,火球符立即燃燒起來,化作一團柔柔弱弱、歪歪扭扭的小火團。
“還不錯,第一次畫符就能有成效……”
話還沒說完,那火團便隨風熄滅了。
遊離尷尬地撓撓頭,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想了一下,隻好轉移話題道:
“師父,那徒兒需不需要受籙呢?”
“本門無須受籙。”
“不受法籙,就沒辦法名登天曹了呀?那該如何使用符籙請神招鬼呢?”
“你說的是受籙道士,我們不受籙,但一樣可以繪製和使用符籙。這就涉及符籙二字的真正含義了。”
今天是教授符咒術的第一課,璿玉子頗為重視,因而耐性極好,講解也極為細致。
符與籙,雖然因為同根同源而合稱為“符籙”,但其實區別很大。
兩者皆是以雲篆、金書、石字等仙家文字,在符紙、玉器等材質上描寫、刻畫圖文,以借用天地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的一種道術。
其中,“符”是聚斂天地靈氣為己用,“籙”則主要是召請天地神祇降臨。
修煉這兩類術法的修士,前者稱為“符師”,後者則稱為“籙生”。
籙生需要參加授籙大典,與自身修為對應的神祇締結盟約,方能成為俗稱的“受籙道士”,從而在戰鬥中,召請該神祇的分身助陣。
符師則無須受籙,但因為不像籙生那樣可以借助現成的外力,因而對自身修為和畫符手法的要求更高。
故而,世間符籙門派眾多,卻大多以籙生為主,符師極少。正所謂“符籙滿天下,籙生占其八”,便是這一現狀的真實寫照。
目前,能夠舉辦正規的授籙大典的勢力,放眼整個丹澤帝國,也有不少。最大的便是朝廷道錄院掌管的道門兩大脈,其次則是四大符籙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