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離眨眨眼,笑道:“我哪裏作弊了?”
水蕨妖藤草舞動,“我感知到了!你分明是觀想出了別的東西,是投機取巧!”
遊離拚命眨眼,奈何水蕨妖情緒激動,竟然沒反應過來他的暗示,隻是一個勁兒的吵嚷,看樣子,顯然是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了不小的打擊。
加上印靈在旁邊攛掇起哄,搞得場麵一時有些收不住。
沒奈何,遊離靈機一動,從獸囊中取出了鳳棲梧。
水蕨妖見狀,瞬間止哭,身上藤草蠕動,瞬間就將鳳棲梧卷到身前,好奇地觀察起來。
或許是同為植物類妖獸,而且都是受了神獸血脈影響而進化成異獸的緣故,這兩者甫一見麵,就顯得格外親切。
見水蕨妖的情緒終於穩定下來,遊離便繼續沉入心湖之中,進入靜定冥思狀態。
在經曆過神識凝水、凝水成冰、冰消化汽的修煉過程,他的神識操控之術已經漸入佳境,此刻再按照隱喜蛛的觀想之法修煉,在原先六粒神識芥子的基礎上,又能同時多凝練出兩粒神識芥子。
至此,遊離同時能凝練出的神識芥子數達到了八個。
等到第七、第八粒神識芥子先後凝練出來後,他立即心生感應,發覺一直沉澱在心湖底部的元神本源,產生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元神與元精、元炁合成“三寶”,是人身最重要的基礎物質之一。
修行界對於元神的性質,其實一直都存在著不小的爭議。
有的道脈視其為有迥然別於元精、元炁的另一種存在,認為它作為神識的本源,應該屬於精神範疇,與溫補人類肉身的元精、元炁相對。
不過,大多數道脈還是認為,元神與元精、元炁都是一種構成人身小天地的基礎物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隻不過,這種“看”與“摸”,是在開啟法眼、以意念催動的情況下才能做到的。
於是乎,不同的認知就自然而然地演化出各自不同的修行法訣,使整個修行界的修行法訣層出不窮,蔚為大觀。
玄真門作為主張性命雙修的古老門派,在漫長的傳承曆史中,融合了丹鼎派、符籙派等諸多門派的特點,形成了一種在遊離看來比較務實的博采眾長之道。
在玄真門看來,所謂元神者,乃“精炁至陽至純者也”(語出《天心訣》)。認為人在母腹中受孕成胎後,便誕生了天生具備了元神,稱為先天元神。
先天元神不受後天七情六欲的影響,是真正的“至陽至純者”。
而元精、元炁雖然同為人身中的至寶,但因受到後天生活習氣的影響,欲望繁多,導致精炁受到汙染,漸漸摻雜大量的汙濁雜質,統稱為“陰炁”。
在經過不停地運轉周天功,長久不懈地煉精化炁、煉炁化神,以去粗取精,去蕪存菁,將駁雜汙濁的精炁徹底排除體外,方能煉陰炁為陽炁。
陽炁被提煉出來後,大部分都進入下丹田炁海之中,還有極少部分至陽至純者,稱為“後天元神”,便會被泥丸竅中的先天元神吸收,逐漸得到壯大。
否則,先天元神若是得不到後天元神的補充,就一直處於消耗狀態,那注定是個坐吃山空的局麵,等到消耗一空,人也就走完了生老病死的一生。
所以,凡人的壽元皆隻有數十年,隻是說得好聽點,有那“百年之期”一說,但其原因便在於此。
而修士修肉身,其實最終還是為了能修煉出後天元神,以不斷補充先天元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元神相對的則是識神。
在主修內丹術的丹鼎派看來,元神居上丹田泥丸竅,為人身之主、之君;但人的肉身還有七情六欲,而統攝肉身這種種欲望、情緒的,便是識神,居於中丹田心竅之內,為人身之臣。
識神生六識(眼、口、耳、鼻、身、意),元神則生神識。
識神隻能憑借肉體的感官,來感知周圍的動靜,因而範圍十分有限。神識則能察覺到更加隱蔽的神魂波動,且感應範圍更廣,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其中,六感六識是煉氣期、築基期修士主修的,到了築基後期,肉身修煉進行到了煉炁化神這一階段,便能使念識(六識中的第六識)蛻變為神識,即所謂的“念識化神”,因此築基後期又叫“養神境”。
所以,在內丹家眼中,識神是幹擾元神修煉的大敵,這才有了煉氣期的煉意、煉心兩個入門關礙,為的就是使修行者時刻保持心靜神凝,排除識神對元神的幹擾。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
隨著遊離對神識操控能力的提升,同樣會反過來壯大元神。
而在最近一兩年的不停積累下,加上先後服用過鸞涎鳳津、梧桐果等天材地寶,他的元神一直在持續成長,反映到外在的表現上,便是泥丸竅中的心湖在持續擴大,水位也在不停增長,但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就很難再有寸進了。
這就意味著,他達到了神識第一境心齋境的瓶頸階段。這才有了這次的模仿隱喜蛛,以尋求晉階第二境的契機。
仿生擬態,是《天心訣》一大特點,這是心相師叔祖趟出來的一條獨特的元神修煉之路,放在整個修行界都是獨樹一幟的。心相本人也憑此修煉到了神識第四境,在整個修行界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