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神之速度!五天抵達木星!(1 / 2)

“昆侖雲霄!”

“核動力火箭!?”

“不是吧,居然就這樣輕描淡寫的說出來了?”

“該不會是逗我們玩兒呢吧?核動力哎!火箭哎!”

“高原同學,你能不能不要凡事都這樣淡定?”

當高原宣布核動力火箭的消息時,無數觀眾腦門上布滿黑線,因為無論從哪方麵看,核動力火箭這五個字都是足以震驚世界的偉大發明,而高原卻仿佛沒事兒的人一樣,簡簡單單告訴了大家。

“是的,核動力火箭。”高原麵對鏡頭,繼續說道:“長征係列常規動力火箭,將從今天開始走下曆史的舞台,在此,我要向航天集團,向參與長征係列的每一個人,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以後的華夏航天事業,將由強大的核動力係統領銜,無論是宇宙空間站也好,行星殖民基地也罷,都將使用可控聚變作為主要能源。”

高原一邊說,一邊轉身,在身後早已準備好的黑板上,飛快寫寫畫畫。

高原畫了一株科技樹,一項又一項科技,通過枝葉彼此相連,不斷衍生壯大。

“有些觀眾或許會疑惑,我們為什麼忽然就擁有了核動力火箭?”高原笑了笑,“要我說呢,這其實一點也不突然,而是一種必然。”

“眾所周知,我們不久前剛剛解決了可控聚變穩定運行的難題,推出了昆侖一號聚變反應堆,在昆侖一號之上,我們對等離子體進行三重約束,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擁有完美控製聚變能量的技術。”

“大家或許還記得,我們的激光防禦武器,昆侖天頂。”

“昆侖天頂是製造等離子體,並且將其發射出去。”

“而昆侖一號,是對等離子體進行嚴格約束。”

“現在我們又推出了昆侖雲霄,昆侖雲霄的能力,是製造,控製,並且精確釋放等離子體。”

高原手指在黑板上輕點,將昆侖天頂,昆侖一號,以及昆侖雲霄全部串聯起來,向觀眾們展示了一條完整的科技研發路線,而無數這樣的科研路線彙集起來,就是所謂的科技樹了。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高原說道:“當科學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由量變產生質變。”

“人類用幾千年時間,才弄明白蒸汽機的原理,進入了機械時代,而在我們進入機械時代後短短百年,地球就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變化的劇烈程度,遠遠超過以往幾千年,幾萬年。”

“這就是發明的力量,科學研究的力量。”

高原侃侃而談,向所有人介紹核動力火箭的研發曆程,但是由於可控聚變技術的保密性質,高原的介紹以理論居多,並不會涉及具體細節。

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有太多公式和數據參雜其中,大家反而就聽不懂了,還是這樣好,即滿足大家的求知欲望,又不會泄漏核心機密。

一場朦朦朧朧的技術介紹結束後,所有人都得到了滿足,除了那些西方科學家。

高原說的輕鬆,然而可控聚變轉換為核動力火箭,真就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不能夠吧。

早在公元1933年,可控聚變原理就已經被科學界提出,全球學者研究這項技術,早就不是一天兩天了,到目前為止,大家總算弄懂了聚變反應堆該怎麼搞,至於聚變火箭,還隻存在於科學家們的想象之中,研究進度不超過百分之五。

當高原說,自己通過聚變反應堆技術,反推聚變火箭技術的時候,科學家們幾乎全都瘋了,隨便一推,就把核動力火箭造出來了?這還有沒有天理?

“好了,關於理論方麵的解釋到此為止,畢竟我們一貫喜歡用行動說服別人,昆侖雲霄實力究竟如何,請大家稍等片刻,馬上為大家現場演示!”

結束這段技術解說後,高原感覺嗓子有點疼,於是離開鏡頭,去台下喝水。

此時西域已經入冬,空氣變的越來越幹燥,高原生在江南,對這裏的氣候不是特別適應。

“過兩年把這片戈壁改造成內陸湖泊,應該就能緩解西域幹燥的氣候了吧。”高原心裏想著。

這大概就是可控聚變技術帶給他的底氣,一個比貝加爾湖更大的內陸人工湖,高原還真是敢想。

與此同時,萬眾期待中,直播鏡頭終於轉向位於塔裏木盆地的臨時發射場,人們終於見到了昆侖雲霄的實體。

高度一百六十一米,重量三千零四十二千噸,相比北美的波塞冬巨型火箭,昆侖雲霄小了很多,總體還不到波塞冬號的三分之一。

然而,這卻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采用核聚變作為動力的火箭,如果它能過試射成功,無疑將徹底顛覆航天事業,令人類從行星陸地生存時代,走向星際殖民時代。

“牛逼!太漂亮了!”

“無法用語言形容我此刻激動的心情,高老板,請收下我的膝蓋!”

“核動力火箭啊!有生之年,說不定老子也能去月球看看呢!”

“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華夏文明能否崛起與太空時代,全看這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