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卻提醒道:“校董,你要考慮清楚。”
蕭陽一愣,然後示意她將話說完。
楊娟淡淡說道:“這個孩子不可以幫。”
其他人紛紛詫異道:“為什麼啊?那麼小的孩子就失明了,多可憐!”
楊娟的聲音很是理智:“原因就在,校董幫了一個孩子,那就要幫千千萬萬個孩子。”
“那按照楊助理的意思,咱們視而不見了?”團高官說道。
“你們聽我說完,我沒說不幫,而是不能在其他人眼皮底下幫!好事咱們要做,但是不可以留名!”
有人問道:“為什麼?為什麼做好事還不能留名?”
蕭陽反應過來,笑道:“留名就是罪!”
楊娟點點頭。
就像看到老人跌倒,幫忙送到醫院後,可能你就是罪人了!
蕭陽明白楊娟的意思。
救好了孩子,固然是功德無量,但好事傳出去,外麵會是什麼反應?
“外麵會傳開,有個好人很有錢,專門救治生病的孩子,結果會如何?”楊娟望向眾人。
校長回過味,“結果就是無數困難戶,絡繹不絕將孩子送來……”
蕭陽聽聞陷入沉思。
30萬對他來說,真的不算啥!
別說一個,就是十個、幾十他也負擔得起。
可是!
如果人越來越多,就會成為理所當然了。
後麵的人就會想:
“憑什麼救人家的娃不救我家的?不公平!雙重標準!假慈悲!作秀!”
結果是好事幹了,惡名卻也有了。
自從蕭陽有錢後,他倒沒有那麼聖母。
沒有到處救人啊,借錢啊。
不過慈善該做還是要做的,比如希望小學,福利院。
但這是兩碼事。
今天經過楊娟的提醒,他才想到更深層次的一個社會現象:
現在有錢的富豪不少,可為什麼很少有人會去私自救治病人?
他們的做法都是成立專業基金管理機構。
每年固定撥款。
反正錢是固定數額,誰運氣好就用,用不了也沒辦法。
這樣的做法是,其他人也不會有什麼怨恨。
“要不咱們去找民政局?”團高官的話打斷蕭陽的思路。
楊娟搖搖頭:“民政局下設的救助機構,也是杯水車薪,她這個病最少三十萬!有這些錢,那些機構寧願多救治些病人,這樣數據也會更好看!”
蕭陽望向她,投去讚賞的目光,刮目相看。
這個美女助理真的很理智,看問題很透徹。
這樣的人,絕對是經營管理方麵的好幫手!
“楊助理,那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楊娟點點頭道:“隻有向社會求助,希望得到愛心人士的捐助。”
“可以聯係媒體網站報道,煽情些,如果電視台能來報道,效果更好!”
電視台?
蕭陽靈機一動!
想到了係統前幾天頒布的任務——《第一時間》記者!
“對了!海原台的《第一時間》如何?你們看嗎?”
“看啊!這個欄目不錯,反應百姓心聲,每天傍晚六點,食堂學生都愛看呢!我老伴也特別喜歡看。”一位副校長說道。
蕭陽當下決定!
就報道這個題材!
又能完成任務,又能向社會求助,一舉兩得!
其實對他來說,掏出三十萬直接給他們更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