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汴梁乃豫州之分野,天地之中樞,八方之衝要,腹心之重地,其名曰大梁、曰梁州、曰汴京、曰汴梁,曆代更改不一,可謂鞏固金湯億萬年不拔之地。”——《如夢錄》(明)
韓九幾乎不能相信開封會被攻被,一個月前的張清也不相信。
他還清晰的記得當時有一天,在陰雨中,他獨身一人站在開封北城牆上眺望著遠處一道參差不齊的低矮土堤以及更遠處一道幾乎與開封城牆等高的影子久久發愣的情景,清晰的記得而後一樁樁永生難忘的匪夷所思。
那天,城牆上的守兵們都躲在了窩鋪裏,躲在了城樓裏,隻有他站在陰雨中。
雨水早已打透了他的衣服,視線也早已模糊,但張清就像沒了感覺一樣。他的心很亂,他的思緒很亂。不知道為什麼,那道土堤就像橫在他心中的一堵牆,壓得他很不舒服。
隻是當時,他還沒有明白那意味著什麼。
要不是手下弟兄不停的叫他,張清都不知道自己還要在那裏站多久。
他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想什麼,反正就是心煩意亂,就是就總感覺哪裏不對勁兒。這種強烈的預感已經籠罩在他心頭很長時間了,那天尤其強烈。
張清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了。
他的右眼這段時間也老跟著跳,多年不曾出錯的異樣感覺讓他很清楚一定有什麼事會發生。
但再不好還能差到哪裏去呢?他卻一時還想不明白。
被圍了快五個月的開封城中已經開始出現人吃人了,還能有什麼比這更令人糟心的麼!
他們沒吃的,圍困他們的賊軍們估計也沒什麼吃的了。河南周邊打了這幾年仗,糧食早打空了,也就開封因著王府和漕運能補上些糧食,其他的地方哪來的餘糧。
而且朝廷不救別的地方,開封卻總是要救的。因為除了京師和南京外,開封恐怕就是大明最重要的城鎮了,這裏都不救,豈不是要坐等氣數耗盡?
就算真有什麼變數,隻要再咬咬牙,賊軍們也總會退去。賊軍號百萬,糧食耗費更加巨大,日久更難堅持,又怎麼能挺得過這曾號“北京”的開封城。
至於開封會被攻破,張清連想都沒想過。
開封是他這個也算見過不少世麵的人這輩子除北京城外見過的最雄壯的城池了,“八省通衢,勢若兩京”絕不是一句玩笑,更不僅僅是指它的商貿和道路之要。
張清會如此去想?決非是他見識短,而實在是開封在有明一代都是真正的雄城。
畢竟開封稱“北京”可是整整叫了十年!
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朱元璋定汴梁為北京,並準備在此建立都城,後雖最終於當年在應天府(南京)稱帝,但也開始了明代兩京製的先河。而且“北京”還是做為陪都一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因周王在此就藩才被撤銷,同時改稱開封府。
因為開封曾被定為北京,所以明代的開封城從裏到外都是按皇城的標準建的,開封的城牆也因此包了磚,成為堅固的磚城(之前為土製,宋時的好城牆早已損毀)。
開封城有紫禁城、蕭牆、磚城和土城共四層城垣,總體布局類似於南京城的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四層形製。後來,迫於黃河水患的威脅,又在四重城垣外圍增築了護城大堤,最終弄成了五重城垣層層圍護的新格局。
那麼,開封城到底有多雄大呢?
開封磚城周長20裏190步,高3丈5尺,廣2丈1尺。護城河深1丈,闊5丈。共有5個城門,每門各建甕城三重。